去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南万达小学校的读书节上,该校三(2)班学生杨文煜为学校设计了读书节节徽。如同双翼般的书本在太阳的映照下飞跃群山,孩子在设计思路上写下这句话:“书本犹如展翅飞翔的雏鹰,带着我飞过学海,飞向理想,飞向未来。” 穿越松花江畔的繁华,远离市区的平房区一隅,这所建在大片建筑工地和连绵的工厂旁的崭新学校十分突兀。作为哈南工业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建成时间不足四年,学校附近聚集着许多哈尔滨大型企业,许多孩子的父母都是刚搬到新城不久的职工。 “新学校、新环境,必然有新思想,新面貌。”在校长张国滨看来,学校虽新,但书香味不能淡,如何开展阅读成了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 让孩子读书,最难的是什么?“最难做到坚持。”该校副校长刘丽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孩子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和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规定每天每个年级必须抽出一节课到图书馆让孩子自由阅读;班级每学期开学前几周的语文课都是阅读课;班主任的班会课也经常成为阅读课;学校的图书馆进化成了“数字图书馆”:没有一个专职管理员,图书馆一天24小时开放,即使在寒暑假孩子也可以通过自助读书系统借还和阅读书籍。 学生读书,教师要作表率。过去的这个寒假,哈南万达小学校的全体教师都沉浸在书香中。每周学校青年教师会策划并主持读书活动;在学校班子每周召开的例会上,每个班的阅读情况是班子成员必须讨论的议题,校领导还时常为教师推荐共读书目和杂志;教师之间定期举办的读书会已经成为制度,大家会围坐到一起分享共读书目的心得。教师李悦在读了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有感而发:“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拥有不同的花期和绽放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土壤、阳光和雨露,让他们自由呼吸,茁壮成长。” 读书从来不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为了让孩子乐于捧起书本,学校想到引入信息技术工具。三(3)班学生王玺辰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学校组织的“攀登阅读答题竞赛”中取得过全校第一名。这是一项全校师生一起参加的大型活动,教师借助智慧平台在礼堂的大屏幕上设置阅读书目的相关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按下抢答器,每次活动场面都激动人心。学校还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智慧阅读平台,孩子可以在教师、家长的引导下在平台上进行打卡、检测读书效果、获得推荐书目、开展阅读竞赛、自主构建故事情节图等,家长和教师也可以获取孩子的阅读数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读书。曾在“攀登阅读答题竞赛”中取得过名次的三(3)班学生曹艺霖上学年在平台上打卡200多本书,每天读书至少一个小时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我最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长大以后想探索历史的奥秘。” “平台是双向的,教师、家长都能用,尤其是家长可以获得专业阅读指导和资源,大大有利于书香家庭的建设。”二(3)班班主任孟凡宇所在班级的阅读打卡量排名全校第一,他告诉记者,现在自己班的家长十分支持孩子读书,班里很多学生回家后还会与父母再阅读至少半小时。 读书不能凑热闹,而要读出成果、读出价值。学校骨干教师、语文教研组长任玲玲潜心研究整本书阅读,她带领全校班主任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研究,并申报了省级科研课题。孩子对她的阅读课也十分喜欢,这得益于她把“三种课型”应用得得心应手。“导读课介绍全书内容,激发孩子兴趣;推进课帮助解决孩子阅读中的重难点问题;汇报交流课变输入为输出,开展课本剧、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帮助孩子总结提升。”任玲玲介绍道。三(1)班学生朴依涵此前读书常常走神,读不进去,这学期她已经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读了三本书。 “我们学校会和新城一起茁壮成长,书籍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北国春天的阳光下,张国滨自信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