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有高洁典雅之美、俊逸出尘之姿、坚贞柔韧之心。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丰衣坳小学匡河校区以劳动教育为抓手,用“兰心”培养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蕙质”少年。 “兰之高洁”涵德育养成之“情”。学校提倡师生涵养“兰之高洁”的人格修养,时时扬善、处处行善、天天评善、层层推善。如重阳节前后,落实“红领巾进村落”劳动周课程。学生走进安置点,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拾捡柴火、清扫院子、清洗碗筷、收拾厨房;为老人捶背揉肩,陪老人聊天谈心。有的学生即兴表演才艺,逗得老人开怀大笑。返程时,学生感触渐深——“我在家里也经常给爷爷倒茶”“我还会帮奶奶管理菜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就应该有仁爱之心”…… “兰之俊逸”蕴阅读提升之“趣”。学校营造“兰之俊逸”的阅读氛围,落实常态化经典诵读。在“读好书 写好字 做好人”劳动周实践活动中,学校引导学生开展红色文化、自然科学、唐宋诗词等主题阅读,争当“书香学生”。学校还鼓励学生写对联、临字帖,争当“小小书法家”。在师生书法大赛现场,学生个个神情专注、坐姿端正、握笔规范、用心书写。书法教师和家长代表在现场观摩,并参与书写。县书法协会的“书家”也逸兴遄飞,挥毫泼墨,为学生作示范。一副副对联贴上门窗,一件件墨宝挂上墙壁,校园翰墨生香、诗情流淌。 “兰之坚韧”养体育健身之“乐”。学校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师生“兰之坚韧”。在众多健身社团中,花样足球训练尤为亮眼。女子队围成一圈,练习传球技巧,或直传或横传或斜传或回传,令人眼花缭乱。男子队练习高难度动作,脚尖停球、脚背颠球、脚跟射门,一个个大汗淋漓却乐此不疲。 “兰之典雅”成艺术素养之“美”。学校艺术素养活动处处透出“兰之典雅”。在“手工传温情”劳动周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作品涵盖绘画、折纸、雕塑、手工编织、废旧物品改造等多个领域,主题丰富多样。例如,用花生壳、旧纸箱拼接的温馨小屋,用红包、一次性筷子组装的大红灯笼,用五谷杂粮粘贴的中国版图,用橡皮泥捏制的十二生肖,用纸杯、瓶盖、电线制成的台灯,用彩纸、丝线串成的鞭炮;用毛线、纸壳编织的镜框等。“京剧脸谱制作”小组展示了绘制脸谱、剪纸脸谱、泥塑脸谱、雕刻脸谱等作品,还戴上脸谱现场表演了歌曲《说唱脸谱》。 “兰之工巧”促科技创新之“精”。学校追求“兰之工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探索科学的奥秘,提高学生对科技制作的兴趣。学校落实“我们爱科学”劳动周活动,开启了奇妙的研学之旅。学生游览大河岸骑行驿站,在文化墙上认识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徐寿辉、明代医圣万密斋、清末京剧鼻祖余三胜、近代方志学家王葆心等罗田名人,内心涌起仰慕追思之情,久久不愿离去。在天堂湖湿地公园,学生观察动植物绿色生态图谱,书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现场学习制作树叶拓画,学生抡起小木锤敲击,一片栩栩如生的树叶就印在了布帕上。进万密斋药材展馆,学习辨药材、识药性,学生见识到了脸盆大的灵芝、100多斤的茯苓王,不禁啧啧称奇。药材种植基地里,学生体验种天麻、收茯苓,了解其药用价值,有学生说:“原来天麻可以治头晕,我要让爸爸买一些给爷爷吃。”驻紫薇山庄古民居,学生了解榫卯结构,现场研究“鲁班锁”,大家动手动脑,乐在其中。 “兰之贤德”纳综合实践之“博”。学校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落实“劳动周”活动,突出“兰之贤德”。在家庭、学校层面,学校利用“五一”劳动节契机,开展以“劳动光荣,奉献最美”为主题的劳动周实践活动。学生唱歌曲、读诗歌,写美文、做手工,忙得不亦乐乎。同时,学生制作手抄报庆祝节日,为劳动者画像,给家人制作勋章,心灵手也巧。学生走进厨房,洗菜做饭,成为家人的好帮手;走进卧室,整理物品,打扫自己的小天地;走进卫生间洗鞋洗衣,累并快乐着。他们走向田间地头,采竹笋、剥毛豆,体会田园之乐;走向社区,拾垃圾、清杂物,践行环保理念。 社会层面,学校与当地企业合作落实“蚕桑种植”劳动周活动。罗田县曾是蚕丝业大县,几乎家家户户种桑养蚕,打桑叶、捉老蚕、摘茧子是学生的必备技能。学校邀请德利丝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讲授丝绸文化,讲解蚕桑栽培技术,传授栽种桑树要领,并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栽种桑苗。学生来到公司孵化室,见到一只只蚁蚕从密密麻麻的卵里钻出来,直呼“太神奇了”。进入养蚕室,看见了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大家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赶紧给它们铺上一层桑叶,倾听沙沙的咀嚼声。在缫丝车间,机器轰鸣声中,看着一根根细丝从蚕茧中抽出,科技的力量让学生兴奋异常。 当校园文化、特色活动与劳动周相遇,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罗田县丰衣坳小学匡河校区,本文系2022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罗田县域内小学劳动周内容设计、实施、评价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JB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