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合理使用“畏惧驱动”

    一般而言,升学特别是进入省级示范高中是广大学生迫切的愿望,相应地,无缘好的求学通道则是学生担心和畏惧的。利用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不敢”,从而达成治理校园欺凌的目的,这种“畏惧驱动”的思路在教育中并不鲜见。这种方法有时犹如一剂猛药,效果立竿见影,但最终效果十分依赖外部力量的约束。此法的不足在于没有拔除“病灶”,只是暂时予以掩盖,一旦外部力量消失或学生获得某种“免疫”,“畏惧驱动”将会失灵,“病灶”又会故态复萌,甚至变本加厉。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永高)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