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图书馆角色:从“扫码枪”到“思维罗盘”
肖妹芳

    在信息碎片化与数字化阅读并行的今天,学校图书馆的灯光依然亮着,但其内涵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2024年本校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校内学生年均数字阅读时长首次超越纸质阅读,但深度阅读能力却下滑23%。这组数据像一把双刃剑:一面折射出技术赋能的便捷性,另一面却暴露出思考力退化的隐忧。

    当“五分钟读完一本书”的短视频充斥网络,当经典名著被拆解成思维导图“干货”,阅读的本质正在被重新定义。学校图书管理员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是固守“图书仓库管理员”的身份,还是转型为“阅读素养建筑师”?答案已然明晰,突破物理空间的桎梏,构建以“思维成长”为核心的新型服务体系,成为这场转型战役的关键。

    在传统认知中,图书管理员的职责止步于借还登记与书架整理。而今,学校图书管理员正以课程设计师的身份将阅读嵌入教育基因。

    在学校进行的跨学科融合实践中,图书管理员联合科学教师,以《湿地植物图谱》为媒介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学生在圭塘河畔的泥泞中采集样本,在文献中验证猜想,最终产出融合生态知识与文学创作的研学报告。这种“脚踩泥土,手握书卷”的模式,让阅读从静态吸收升级为动态创造。

    为了提升教师学术素养,学校构建了“基础检索—批判阅读—学术写作”三级培养框架,图书馆的文献综述课程颇具特色。图书管理员对教师进行了文献溯源、观点比对与规范引用的专题培训,培训后教师论文的原创性引用率提升了42%。图书管理员在此过程中,既是资源导航员,更是学术引路人。

    当下,学校正在创设沉浸式主题阅读空间。“科幻阅读舱”是学校尝试打造的阅读新天地,借用VR设备构建三体世界,声光系统模拟宇宙脉动,学生佩戴感应手环,在《三体》的情节推进中,心跳数据实时投射为星云变幻。这种多感官协同的阅读体验,使经典作品的参与度大幅提升,证明技术不是阅读的敌人,而是重新点燃热情的火种。

    这场转型更触及心灵维度。焦虑学生从《丘吉尔的黑狗》中寻找勇气,社恐者在《刺猬的优雅》里获得共鸣,“文字处方笺”计划让书架成为心理疗愈站。图书管理员与心理咨询师携手,将阅读转化为治愈工具,在字里行间搭建起情感桥梁。而“亲子阅读存折”与跨馆学分系统则打破校园围墙,使阅读成为连接家庭、社区、学校的生命纽带——暑期学生在社区完成的《探秘圭塘河》研读报告,直接转化为校内学分,知识流动真正突破了时空界限。

    学校图书管理员认真研修认知心理学,为不同学段设计“阅读脑力训练方案”,这些场景昭示着图书馆正在进化为继教室、家庭之后的“第三教育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图书管理员是“认知策展人”,他们用《时间简史》搭建宇宙模型,用《百年孤独》编织魔幻现实主义的思维实验场。学生每一次驻足书架,都是与人类最伟大头脑的隔空对话;每一段批注皆为构建个人知识宇宙的星图标记。

    从“守门人”到“领读者”,这场转型远非岗位描述的改写,而是教育哲学的范式迁移。当管理员手中的“扫码枪”变成“思维罗盘”,当图书检索系统升级为认知导航仪,图书馆便不再是知识的终点站,而是无数探索航程的始发港。在这里,每本书都是通向未知领域的船票,而图书管理员正以领航者的姿态,指引新一代读者在信息的汪洋中驶向深度思考的彼岸。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境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