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6日 星期三
队伍振兴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许兆国 刘同峻

    山东省临朐县属沂蒙革命老区,山区面积占87.3%,城区小、山区大、农村广,乡村教师队伍活力不足、发展空间有限成为制约乡村教育振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临朐县将配齐配好优秀师资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一招”,坚持“引、育、管、爱”四维发力,聚力打造乡村教师队伍振兴“临朐样板”。

    创新机制拓宽渠道,激活乡村师资“蓄水池”。针对乡村师资短缺、结构失衡等痛点,临朐县在“引”字上下功夫,拓宽招聘渠道、创新流动机制,激活乡村师资“一池春水”。为此,临朐县建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教师引进协同专班,加大教体、财政、编办等部门协同力度,实施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和县外优秀人才引进“精准招聘+定向补充”机制,规定新进教师向乡村学校分配比例不低于70%,实现乡村教师应补尽补、紧缺学科教师应配尽配。

    在教师使用效能上,临朐县打破原有乡村教育干部使用效能不高、乡村管理层级冗余等问题,撤销全县所有教管办,压减行政层级,将原教管办人员分流至教学一线,制定落实学区扁平化管理、全员任课等制度,将乡村学校校长、中层干部任课情况纳入教育综合评价督导,推动教育干部主动带头满工作量任课,确保师资队伍高效使用。同时,临朐县用好《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支持事项清单》,积极对接省内师范类院校,每年接收实习、支教学生近700人,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

    靶向培养提质赋能,锻造乡村教育“生力军”。聚焦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瓶颈,临朐县在“育”字上做文章,构建“分类培养+精准赋能”体系,打造“有理想、有能力、有情怀”的乡村教育铁军。针对乡村学校管理队伍老龄化、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临朐县实施校长后备人才“拔节工程”,通过择优比选、打擂揭榜等方式每学年遴选年轻后备干部,分业务、行政等开展“三名(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程”“校长论坛”“赢在中层”等常态化培训,激活干部队伍活力。同时,加大教研员与乡村学校干部教师交流力度,落实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教研员联系点制度,建立乡村学校兼职教研员储备库,探索教研员每5年赴乡村学校任教1年的“5+1”流通“旋转门”机制,提升乡村学校业务水平。

    统筹资源动态配置,构建科学管理“新生态”。针对乡村教师流动性不足、“一聘定终身”等问题,临朐县在“管”字上用力气,构建“动态平衡、高效协同”管理新范式。采取“城区优质校+乡村薄弱校”等形式组建教育集团,集团内实行“大编制”管理,即将教育集团的教师编制整合在总校,统筹调配使用,落实“每学年农村学校到核心校交流轮岗人数不低于教师总数的1/3”政策,三年完成一轮次,核心校对等选派骨干教师,推动教师多岗位历练。

    同时,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创新实施新任教师“城区跟岗+乡村支教”双聘制管理,乡村学校新任教师每年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跟岗学校安排等量同学科教师对口支教,引导骨干教师向乡村薄弱学校流动。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设置教学、后勤、行政管理等不同岗位考核细则,突出“底线+业绩+满意度”指标,依托“临朐教育云平台”动态生成教师“数字画像”,精准跟踪教学实绩与育人成效。

    强化保障厚植情怀,筑牢乡村教师“安心巢”。聚焦乡村教师“留不住”“人留心不留”等难题,临朐县通过完善物质保障、情感关怀、社会支持体系,在“爱”字上动心思,让乡村教师扎根乡土、潜心育人。全面推行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对乡村教师落实直评直聘政策,任教满10年、20年、30年且符合条件的教师可直接参评中级、副高、正高级职称;实施“安居暖心工程”,县教体局协调财政、住建等部门新建、改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开展乡村教师免费体检等项目,每年评选“最美教师”“优秀乡村青年教师”等,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婚恋联谊活动,在“留心”上下足功夫;设立沂山教育基金用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办学条件改善等项目,加大乡村教师奖励金发放力度,在当地媒体大力推介乡村教师典型,打造“高端+乡土”立体化教师推介方式,形成乡村教师安心从教、舒心乐教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均系山东省临朐县教体局)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