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师生之间
好老师“不泼冷水”
易荣荣

    班里最让我操心的是男生们。一个个有翻江倒海的能量,活力四射,好不活跃。但是只要落实到学习上,都是各有各的门道、各有各的滑头。好歹有几个稳重点的男生,偏偏语文成绩“弱不禁风”。于是,我总想着时不时提点他们一下,常常有意无意地表扬他们,试图唤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你这段时间表现不错啊,背书挺主动的……”被表扬的男生露出了腼腆的笑。“什么时候能把字写好点,作文才不会吃亏。”我看他心情不错,就不失时机地提醒,“你这书写,在考场上最多给你40分”。但是说了很多次,效果也不理想。每次看他的字还是歪歪扭扭像蚯蚓,我就忍不住叹气。

    另一个男生,认真写字的时候有形有体,但是写得很潦草,一副心不在焉的态度。“数学老师要我好好关照你,说你是数学小王子。”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我由衷地夸奖他。

    他低下头,浅浅地笑。“什么时候你语文也能考三位数,让我也得瑟一下。”我刚说完,他露出尴尬的表情,默默地坐下了。终于有一次,他考了100多分。我非常欣喜地表扬他“终于进步了”,但我又情不自禁地接着说:“每次我一进班,就看见你在做数学题,什么时候你能主动刷一下语文啊?”他讪讪地笑了,仍旧刷他的数学题。

    时间久了,我满心委屈。我这样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肯定他们,然后顺带指出一点缺点,好让他们奋发图强,为什么没有效果呢?

    班里还有两个男生,是一对好朋友,小时候都练过字。有一段时间,一人写字极方正,一人写字很洒脱。但有一段时间,两个人的心野了,字也飘了。我急了,不停地旁敲侧击:“写字像涂鸦,学习不退步才怪。”

    再看另一个男生,是一个让人欣慰的“自律娃”。但我把他的名字写进表扬栏后,还是无比遗憾地说:“如果你的字能写得好一些,就不会拖后腿了。”

    听我说完,他扶了扶眼镜,眼里闪过那么一丝亮光,但瞬间又黯淡下来。我恍然大悟:“瞧我这张嘴,多能画蛇添足,一句话让你开怀,两句话使你闹心。”

    必须改掉“虽然……但是……”的评价方式。如果我还一直固守这套“说辞”,学生一定会提防和戒备的。他们会觉得,老师前一句话是套路,后一句话才是目的,送出那么漂亮的赞美,只是为了指出缺点。

    学生听了我的夸赞,内心的火苗才开始燃烧。这时我突然浇来一盆冷水,他们会是什么心情?恐怕会是扫兴、沮丧甚至反感。反省之后,我努力尝试改变。

    一天,“自律娃”的妈妈发短信说:“易老师,能不能帮我看看他在哪些题型上有问题?”我回复:“他的学习态度非常好,非常自律。如果他的书写能改进的话,成绩必将大大提升。”我相信最后一句话是切中要害的建议。

    然而,我莫名想起那天早读时他的脸色。我掐了一下自己,并将最后一句话换成了“他必将大有所为,我会随时为他提供帮助”。

    面对一个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我能不能做到“不放大、不聚焦”,是不是可以“反方向突围”,通过发掘亮点,让优势更突出,从而弥补弱势?

    这样想着,我将目光移向了班里的一个女生。我曾无数次称她为“才女”,十分欣赏她写作文时的奇思妙想。可是,她居然是一个错别字大王,有时一篇作文能挑出七八个错别字。默写古诗文时更“惨烈”,连大雁的雁和燕子的燕都分不清。一次,她还把夕阳西下,写成“西阳夕下”,弄得我心急如焚,恨不能把嘴长在她身上时刻提醒。

    如今,我决定不念叨她了。粗心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也改不了,慢慢来吧。

    作为教师,有时候我们不妨睁只眼闭只眼,不求全责备,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情绪价值。要懂得忽略“众生”的不完美,学会关注他们的“兴奋点”,尝试做一个“少泼冷水,多加油”的老师吧。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信阳市浉河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