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青岚湖畔铸军魂
——江西省南昌县塔城乡中心小学少年军校育人实践侧记
田青兰

    在风景秀丽的青岚湖畔,江西省南昌县塔城乡中心小学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教育的天空。近年来,作为全县首个实现撤点并校的偏远小规模学校,学校凭借“六红”建设,即成立一个“红”组织、打造一个“红”场地、组建一支“红”队伍、学习一门“红”课程、创新一项“红”评价、举办一次“红”盛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国防教育之路,为乡村教育注入了一股强劲的红色力量。

    红色组织:构建军事化管理新范式。学校高度重视国防教育,成立了以学校书记和副书记为校长和政委的少年军校组织机构,形成了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组成的完整管理体系。学校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创新性地转化为“营、连、排”军事化管理模式,每个年级为一个连,每个班级为一个排,并创建了以战斗英雄名字命名的英雄中队。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更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

    为了进一步提升军校的水平,学校聘请了退役军人担任军校指导员,负责日常训练工作;还邀请现役军官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技能培训。这一系列举措使学校的少年军校模式日益成熟,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

    红色场地:打造沉浸式教育场域。在“少年军校”建设中,学校始终把活动场所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学校依托现有条件,对操场、教室、活动室进行了有效改造和利用,将其打造成军校学员日常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场所。同时,学校建立国防教育长廊、铺设技能训练场、设立少年军校活动室,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军事元素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红色队伍:培育国防教育“先锋队”。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军事素养,学校组建了红领巾国旗护卫队、红领巾鼓号队、红领巾讲解员等红色队伍。这支红色队伍不仅成为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力量,更在各类活动中展现了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爱国情怀——无论在升旗仪式上还是在各类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英姿飒爽的身影。

    红色课程:构建全学科育人体系。在“少年军校进校园”活动中,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多彩的“红色+”品质课程,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

    “红色+思政”课程。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国防理论室内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进行党团史、国防知识教育;每周开设一节军事技能训练室外课,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军事技能。

    “红色+活动”课程。学校通过清明祭英烈、讲述英雄故事、唱军歌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每月精选一首红歌在课间播放,各班每学期选一首学生最喜欢的红歌作为班歌传唱;每年举办一次红歌比赛。

    “红色+研学”课程。学校组织学生到国防教育基地、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历史的艰辛和伟大。

    “红色+日常”课程。学校将红色元素融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如诵读革命诗词、学唱军旅歌曲、绘制“我心中的英雄”主题画作等,实现全学科育人。同时,学校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红色评价:创新“军衔晋级”激励机制。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否达标,学校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进行了创新。学校在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试中,创新性引入“军衔制”评价新体系,通过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用军衔晋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动力,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红色盛会:搭建成果展示舞台。每年,学校都会以“童心向党,强国有我”为主题,举办一次“六一”汇演暨国防教育展演活动;以“童心向党,梦想起航”为主题,举办一次“元旦”汇演暨少年军校成果展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舞蹈、合唱、朗诵等形式,展示他们在国防教育中的学习成果,厚植爱国情怀。此外,学校还会开展一次军事技能展示“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近距离感受孩子在军校中的成长和变化。

    学校的少年军校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仅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可,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六红”建设,着力培养向善、向上、向美的青岚湖畔红色娃,让“中国红”融入少先队员的血脉中,让军魂滋润童心,让国防教育在青岚湖畔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南昌县塔城乡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