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新观察
让教师暑期“向阳而生”
本报记者 袁 媛

    灼灼夏日,暑气蒸腾。当时间的指针走向7月,校园暂时归于宁静,教师迎来了暑假。

    在这难得的悠长时光,有教师决心正视身体发出的“警告”,打算认真运动、调整作息,以更充沛的精力迎接新学期的工作;有教师想用脚步丈量土地,在领略大好河山的同时开拓教育视野,积累教学素材;有教师准备跳出日常教学节奏,阅读经典名著,为成长蓄力加油……

    实践、思考、陪伴、提升,作为教师,该选择怎样的关键词度过这个宝贵的假期?

    走,让讲台跨越校园

    讲台所在,从来不限于校园。伴随着暑期袭来的热浪,许多教师走向广阔天地,在真实世界中找寻教育初心。

    山东省青岛第七中学教师赵红梅想带着班里的孩子一起拍微电影,目前她已经完成了剧本《星火照青滩——纪念青岛工运先驱李慰农烈士牺牲一百周年》。作为班主任,赵红梅希望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上一堂能“动起来”的思政课。

    赵红梅首先计划带领学生到李慰农公园“寻迹”,让孩子通过实地参观深刻感悟红色精神,再手把手指导学生说台词、做表演,并邀请家委会的家长成员共同参与。后期则由学生亲自上手完成剪辑、配乐,体验将作品“打磨成型”的成就感。在赵红梅看来,拍微电影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一件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真正“入戏”,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让孩子在“大学生老师”的指导下念诵红色诗句,这是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青年教师张圣泽暑期实践中的“晨启时刻”。这个假期,张圣泽和学校大二学生一起组队前往江西省万安县罗塘乡罗塘村开展暑期实践,尝试用乡土叙事的方式讲授法治知识。白天,在算法的“加持”下,张圣泽指导学生在当地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课,通过使用AI生图、AI作曲等为乡村孩子解锁更多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想象。傍晚,张圣泽和学生在公路上漫行,复盘一天的课程,学生相互分享初为人师的兴奋,思考教学的优化方向,“在罗塘的山水间,我真正领悟了何为星空下的教学相长。”张圣泽说。

    访,到学生家里看看

    如果说走出校园、触摸土地是教育场域的延伸,推开学生家门进行家访则是教师向孩子童心深处最温柔的抵达。这个暑期,无数教师在自己的计划中加入了家访的行程。

    忘了从什么时候起,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城东实验小学副校长陈静静养成了一个习惯,趁着假期有针对性地选上几个孩子,到他们家中坐一坐、聊一聊。这个假期,陈静静打算去两个留守儿童家里坐坐,平时父母关心不够,他想趁孩子家长回乡的间隙告诉他们,可以在家里多听听孩子在学校的趣事;去两个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家里坐坐,了解背后的真实原因,在给家长一些建议的同时传递信心,“每天进步一点点,小草也能成长为大树”…… 

    “整理学生家庭住址、家长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水塘镇主要民族风俗习惯,为家访做好知识储备……”在一份暑期家访安排里,67岁的鲁家宝作为数学教师的严谨显露无遗。今年3月,鲁家宝以银龄教师的身份来到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水塘镇小学任职。鲁家宝很快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差、基础薄弱。他决定对全班40名学生深入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这个目标实现起来难度不小。”鲁家宝说,他将和搭班的本地年轻教师一起,与家长、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进,以“向阳而生”的姿态

    当情绪从暑日的喧嚣中慢慢沉淀,一种静水流深的力量开始在教师群体中悄然涌动——以“向阳而生”的姿态投入自我雕琢与专业深耕,在每一个看似暂停的假期“拔节生长”、不断前进。

    作为一名新进教师,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数学教师傅果勇想做一根努力“扎根”的新竹。傅果勇计划读透案头堆放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这样教(一年级)》等,去年师傅送了他一本《小学教师怎么用好数学课程标准》,他要把这本书中的优秀案例抄在活页本上,作为新学期的备课素材,同时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小学数学的新技能。傅果勇说:“我想像竹子一样,将根须往教育土壤里扎得更深些,等秋季开学,或许就能长出更挺拔的‘新枝’。”

    从业二十余载,书籍始终是上海华旭双语学校语文教师王盛瑶执教路上的明灯。9月开学,王盛瑶将和一年级的孩子开启新的旅程,为此她梳理了自己的“2025暑假阅读计划”:身为班主任,她将低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作为研究课题,研读《社会情感力》《读懂孩子》(1—2年级)等理论学习读本。作为语文教师,王盛瑶又将在“汉字”趣味化教学方面下功夫,《细说“汉字”》《有趣的汉字》(系列丛书)等均是她案头的必备书籍。

    体重超标、体能下降……六月的体检报告如一记警钟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孝义镇中心小学体育教师陈常禄心中敲响。陈常禄在这个假期给自己制订了“5+2运动方案”:每周进行五次晨跑,两次力量训练。他还要建立一个“三维成长档案”,记录跑步配速、运动情绪、运动心得——这些记录,都将成为新学期“运动+育人”课程的生动素材。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