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地方传真
翰墨飘香育新人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铺就书法教育“最初一公里”
通讯员 王 丽 张 明 | 本报记者 万景达

    “过去许多教师把书法教育和‘写字’完全混淆,认为把字写工整就是书法教学,孩子也觉得书法就是‘写字’,直到志愿者为我们带来硬笔课和毛笔课。”日前,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小学书法教师卢小凤看着班里的孩子认真练习书法,感慨道:“通过一系列主题书法活动,现在孩子的字写好了,语文成绩也提升了,版画、书法已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这种改变不仅发生在上八庙小学,如今恩阳区开展的“书法送教”等系列活动已覆盖全区95%的学校,惠及学生超2万人次。

    恩阳区第二小学书法教师张秋萍内心有个对比:“3年前提起毛笔书法,我们学校很多学生都还很陌生,而现在课间休息时都有学生到书法教室写几个字,眼瞅着喜欢写字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在恩阳区的乡村学校,志愿者带着笔墨纸砚走进教室,通过“示范+互动”模式让孩子第一次规范握笔、第一次临摹碑帖,在一横一竖中感受书法的魅力,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了常态。据悉,为了让书法教育的种子在乡土生根发芽,近年来恩阳区教科局做好送课下乡:由书协会员、优秀教师、书法教研员组成书法教育送教下乡志愿团,定期深入各学区学校开展“书法流动课”,铺就书法教育的“最初一公里”。

    为了让更多孩子参与到书法学习中,恩阳区还以赛促学,激活乡土文化的“活力引擎”。“汉字书写大赛是我们文化育人的‘双面舞台’,既是对学生书写能力的检验,更是乡土文化表达的载体。”该项赛事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汉字书写大赛紧扣时代主题,先后以“传承红色文化 书写中华经典”“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倾情挥毫向未来”等为主题举办4届汉字书写大赛,形成了“学校初赛—学区复赛—全区决赛”三级联动的赛事体系,每年参赛学生近400人,1200余幅获奖作品同时在送教活动中巡展。“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的书法技艺,更是培根铸魂的文化传承。”大赛评委鲜卓说。

    恩阳中学高一学生刘茜看到今年大赛的主题是“展科技之翼  泼笔墨之香”,便想到了曾经去过的恩阳区“科普大视界”展馆。“我的作品融入了对未来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思考,在创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书法不仅是传承古老文化的纽带,更是表达自我、连接时代的一种方式。”

    此外,恩阳区各学校还鼓励师生定期参加省级书法水平测试,既全面考查学生书法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也构建了孩子素养提升的“成长阶梯”。恩阳三小5年级(5)班学生杨丁翰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参加省级书法水平测试了,“通过参加比赛,我坚定了继续学习书法的信心,比赛也让我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杨丁翰告诉记者。据统计,恩阳区已有4000余名学生在省级书法水平测试中不断晋级。

    为了使书法教育长期有效,该区构建了书法教育“五个一”长效机制,即每日10分钟练习+每周1节专业课程+每月校级展示+每期阶段展览+每年书写大赛。此外,各学校也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恩阳区第三小学校长龚金华告诉记者,该校通过“五练一展示”活动持续推进书法教育,即语文课上指导练,书法课上重点练,专练时间静心练,周末放假持续练,名师辅导专门练,每学期学生的优秀书写作品均会在校园展览。

    如今,恩阳区的书法教育已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发展为涵盖展示、比赛、测试等多维度的育人体系。“书法教育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筑基工程。”巴中市恩阳区教科局局长王朝阳表示,当乡村孩子蘸墨挥毫时,书写的不仅是汉字之美,更是文明传承的生动见证。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