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交媒体极其发达,教育领域的一点小事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引发“蝴蝶效应”。针对教师群体易受舆论攻击的风险,今年暑假,学校计划多渠道提升教师舆情应对能力,化危为机,既维护教师权益,又保障学校声誉。 组织开展舆情素养培训。由各备课组组长牵头,学校宣传组备好培训材料,对江西省近期发生的三起典型负面舆情案例进行分析。如学生跪地写检讨事件,网友质疑此举为变相体罚,侵犯学生人格尊严。官方迅速对舆情进行处置,认定涉事教师存在体罚行为,对其停职检查,并约谈学校负责人,同时启动师德师风排查机制。再如,有关教师消极教学、上课放电影事件。还有中学宿舍环境恶劣事件,让网友惊叹“2025年竟存在比20世纪90年代还差的住宿条件”。三起舆情的处置方式不同,影响也大不相同。培训中,教师代表分别就三起典型负面舆情案例发表见解,互相学习。 开展模拟新闻发布会。由学校办公室拟订模拟新闻发布会活动方案,将全体教师及学校保安、保洁人员分成8个小组,每组针对舆情案例和模拟新闻发布会流程做好角色分工。其中,发布方包括教体局新闻发言人、相关科(股)室负责人、涉事学校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主持人等5人。媒体团成员包括各级官方媒体及自媒体。观察组成员由各年级组组长担任,主要记录策略得失,并提供舆情处置情况反馈。各小组根据学校预先设计的舆情案例进行讨论和演练。演练流程包括新闻发布、答记者问、专家点评等三个环节,演练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舆情案例设计紧贴学校实际,包括食品安全事件、欺凌事件、体罚学生事件及教育乱收费事件。艺体组及综合组的演练还设计了家长投诉、社交媒体发酵等场景,角色由保安及保洁人员扮演。教师周琪感慨地说:“模拟新闻发布会能锻炼人,让我过了一把‘新闻发言人’的瘾,也学会了更多应对舆情的方法。” 开展舆情易发点全方位排查。暑假,学校总务处会定期对校内外教学设施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做到即查即改。初次排查发现的问题有:综合楼外墙漆脱落、行政楼走廊外玻璃脱轨、电脑房线路老化短路、教学楼楼梯台阶多处破损等,这些问题正好借暑假时间彻底解决。同时,对全校37名存在学习焦虑、学习障碍、性格障碍等突出状况的学生,由心理辅导教师牵头,党员教师、行政人员、班主任组成谈心沟通小组,深入家庭一线,与家长促膝交谈,为学生疏导心理堵点,缓解心理压力,并建立访谈台账。暑假,学校还会建立内部预警机制,设立舆情应对中心,负责信息监测、处置调查、宣传发布等事项。建立分级响应机制,通过舆情监测进行风险等级评估,低级由年级组长介入沟通,中级由校舆情小组负责,高级则由校办公室上报市教体局,联合进行处置,坚决杜绝处置过程中隐瞒事实、推诿责任、与网友情绪对抗等意气用事行为。法治副校长还会讲解《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隐私权、名誉权条款等内容,把真实案例拆解给教师看,提醒在家长群沟通要注意语气、课外言论要谨慎等。 我想,暑假中的舆情演练定将为新学期的教育教学之路“披荆斩棘”。 (作者均系江西省丰城市新城小学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