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7日 星期三
“红色蒲公英”飞遍山河
北京师范大学学子以青春传承抗战精神
通讯员 王 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传承抗战精神、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北京师范大学学子化身“红色蒲公英”,今年6月至8月,40支学生实践队460名学生深入贵州、西藏、新疆等15省份35市35县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四进”实践活动,吸引社会各界2万余人次参与。

    在贵州盘州市二中,“党史知识闯关”卡片成为学生课间竞相传阅的“新宠”;在西藏工布江达县中学,藏族学生格桑讲述了太爷爷嚼皮带过草地的故事,全场师生为之动容;在新疆策勒县三中的礼堂里,《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与杨靖宇将军事迹的诵读声交织成深沉的家国礼赞……“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让精神可触可感。”实践团负责教师说,本次实践创新打造的“党史知识普及、红色经典演绎、革命精神践行”三维育人模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抗战精神的伟大。

    在460名实践队员中,220名“优师计划”定向师范生成为中坚力量,他们提前走进基层淬炼为师初心。“冷云等8位女战士挽臂投江的瞬间,江水呜咽却冲不散钢铁意志……”在陕西省米脂县第五中学的红色诵读晚会上,实践队员带领学生朗诵《八女投江》。8月13日至20日,北师大珠海校区木铎金声大学生艺术团的58名师生奔赴军营、工厂、革命老区等地开展文艺会演;在山东沂源桃花岛革命老区,他们走访了龙子峪村艺术馆、618战备电台旧址,在朱彦夫事迹展馆感悟“时代楷模”精神,最终将所见所感凝练成《沂蒙山小调》新编……

    “不仅要让受众了解历史,更要让他们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人。”这是北师大全体实践队员的共识。在山西中阳县第一中学,实践队员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当地学生开展知识问答,收到了“连空气里都透露着专注”的反馈。在湖北巴东县神农溪社区,实践队员开展了6场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为当地居民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从受教者到施教者,我们完成了精神的成人礼。”“优师计划”学生王哲在实践日记中写道。近年来,依托“强师工程”六大计划,北师大构建起“招生—培养—输送—支持”的闭环体系。2025年毕业的首批368名“优师计划”毕业生奔赴中西部13个省份148个脱贫县和陆地边境县,投身基础教育一线。魏桥优师基金等公益力量为学子提供了研学交流、职后培训等全周期支持,让好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当一簇簇红色的“蒲公英”将革命精神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各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正在广袤的乡土焕发时代光芒。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