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7日 星期三
在雪域高原践行时代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打造暑期实践金课
通讯员 郑槐泠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组织“大国边疆”实践团在西藏多地开展语言文学调研实践,打造以语言文化之力助推新时代治藏方略落地生根的“暑期金课”。

    实践团首先来到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7月考察过的林芝市嘎拉村调研。师生通过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交流、参观展览、实地走访“绿色银行”兑换商店等方式,了解嘎拉村便民服务、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发展成就,见证了该村从依赖伐木放牧等传统生产方式向端稳“生态饭碗”、依托“桃花节”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的成功转型。

    西藏文学是推动西藏与内地文化双向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实践团拜访了西藏文联,并走进《西藏文学》《西藏文艺》编辑部,与西藏文艺工作者深入交流,探讨新时代西藏文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价值和使命担当。

    在西藏大学文学院,两校师生围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工作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展开座谈。实践团还前往西藏大学校史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唐卡传习基地等地参观,学习交流边疆高校扎根民族地区办学育人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先进经验。

    活动中,实践团发挥中文学科专业优势,通过入户访谈、语音采样、问卷调查等形式考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文旅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在阿沛新村,实践团了解到当地通过“党员带头+家庭教师”模式创新推普机制;在杂拉村,该村村主任阿旺单增从普通话的“受益者”成长为“推动者”的动人故事让实践团看到了语言如何成为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在林芝边境管理支队,实践团在观摩训练、参观荣誉室、座谈交流中了解到支队通过开展双语学习有效提升了群众工作能力,筑牢了边境安全防线……随着调研深入,实践团深切感受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西藏不仅是教育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和强边工程。

    本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提升了专业素养,增强了服务边疆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多名学生在调研笔记上写道:“伟大复兴带来的不仅是万家灯火,更是亲如一家”“有这样一群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民族团结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下一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将持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激励广大师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让青春之花在服务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大局中绽放绚丽光彩。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