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7日 星期三
思想力校长
孟新:俯身一米见童心
本报记者 韩世文

    从科学教师到创校校长,从“天性教育”的践行者到“儿童友好型未来学校”的建设者,孟新30年的教育求索正是基础教育从“成人立场”向“儿童立场”转型的微观史。当她带领成人“一米高度看世界”,引领学校从教育空间、课程体系到教师评价都向着“友好”伸展,未来学校的新图景便以学生喜爱的样子徐徐展开……

    ————————————————

    “儿童友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俯身一米高度,用身体感知儿童世界的勇气。”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的繁华地带,开办刚满4年的湘府英才益清小学,在创校校长孟新的带领下,不仅获评“长沙市未来学校”称号,更先后吸引了6个省份的教育者前来取经。

    无论是师法自然、遵循天性的游戏化教学改革探索,还是从空间友好出发的“友好型学校”建设“五维模型”;不管是以儿童“一米视角”降低的座椅和洗手台,还是因无边界学习拓展的智能工具与体验空间,都是孟新带领团队创造的“儿童友好”教育新形态。

    回想2020年夏天,孟新踏入这片黄土遍地的学校建设工地时,心中已经孕育着系统变革的种子。而这段思想成熟史、这条教育变革路,则源自这位科学教师30年的教育求索。

    从自然讲台到未来学校:让儿童站在学校最中央

    “自然课是最早课改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我就跟着前辈一起开展探究教学研究。”谈到如今的诸多改革举措,孟新发现道法自然、以人为本、尊重儿童、鼓励探索是科学教育带给她关于教育的最初理解。

    后来从教导主任、副校长一路走到校长岗位,2013年孟新执掌天鸿小学时,提出“顺应天性,志在鸿远”的办学理念,主张“天性教育”。6年时间,这所新学校成长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文化节上女孩子在绿茵场挥汗如雨的飒爽英姿,成为“天性解放”的最佳注脚。

    2021年,孟新调任湘府英才益清小学创校校长。站在尚未完工的工地上,副校长曹智慧记得孟新的发问:“全国提‘天性教育’的学校很多,但教育不仅要顺应自然天性,更要培养社会适应性……我们如何突破?”彼时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友好型学校”的概念点亮了新方向。在一边开学一边建设的校园里,孟新心中已经有了未来学校的新轮廓:儿童友好,正是连接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桥梁;儿童友好型学校就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学校。

    在学校施工前,孟新就作为筹备组组长参与学校建设,带着新理念开启了一场面向未来的“空间革命”。施工队不解为何要铲除观赏灌木,孟新指着设计图解释:“草地和沙池才能让孩子亲近自然。”

    当银杏树下50厘米高的石墩改成40厘米的木墩,当不同年级卫生间的洗手台出现20厘米的高度差,儿童的身体尊严被郑重对待。

    “儿童是美好教育生活的参与者、见证者,成人要学会一米高度看世界,打造属于儿童的物理空间。”孟新的“一米视角”从理念落地为砖瓦门窗等学生生活的每个空间特色。

    教室门上开设长条形的观察窗,便于里面的学生推门时观察外面;门锁选用压杆式安全门锁,楼梯间设置双扶手,高度与儿童身高匹配;教学楼每层连廊处设置智慧阅读书架,学生图书馆里的坐墩、坐垫、沙发高低错落,图书散布在学生足迹所至;AI教室、听读机、墙面游戏栏遍布校园……“空间设计的本质是教育哲学的物化。”孟新说。

    在新学校开办之初,孟新便带着全体教师研制办学纲领——当许多学校仍将儿童视为被塑造的对象时,湘府英才益清小学已旗帜鲜明地将“让儿童站在学校最中央”写入办学纲领,提出学校的一切设施和教育活动都以“儿童友好”为第一原则,尊重和理解儿童的天性,鼓励和实现儿童的参与,发现和成就儿童的潜能,让“好的童年去奠基他们的一生”。

    从文化追求到五维创生:儿童友好的立体实践

    “把讲堂变成学堂,教师必须从知识的权威输出者转向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促进者和赋能者。”

    课堂上教师不能俯身做学习的“首席”,“儿童友好”只会游离于外。当孟新走进教室听课,发现一位数学教师依然在机械地带领学生抄写定义,此时,她知道知识的“静水深流”淹没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当天,孟新登上讲台执教同一节课,并邀请数学组教师听课。当学生分组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四边形,在观察、交流中发现“乘法的意义”时,一堂不一样的好课打开了教师的新视野。“‘儿童友好’不是不要知识,而是相信低年段学生也能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发现建构知识。当课堂从‘安静听讲’变成‘思维碰撞’,知识不仅学得活,更理解得透。”

    此前,《基于儿童友好理念的未来学校顶层设计及实施研究》这项长沙市规划课题在湘府英才益清小学正式开学前获批。经过4年研究已经初步构建起儿童友好型学校的“五维模型”:“空间友好是基础,制度友好是保障,课程友好是核心,教师友好是关键,家校协同是延伸。”这套体系让创校团队有了施工蓝图。

    在课程维度,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需求,拓宽校本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高尔夫、烘焙、戏剧、编程等20多门特色课程,组建了合唱、皮影、毽子、科创等10支专项校队。美术组开发“名画这样玩”实践作业:低段模仿名画人物,高段设计仿创手提袋。学校特别设定周三“无作业日”,学生可以在草地上写生,在沙池里搭建几何模型……

    “我们相信孩子能在玩中学。”孟新说。相应地,学校探索游戏化教学路径,将游戏的机制、元素引入课堂,让教学过程具备挑战性、竞争性;学生担任“游戏推荐官”,自主设计与学科融合的游戏,评选“年度最受欢迎游戏”……当跨学科非遗课程催生出的原创戏剧《山海经·逐鹿中原》登上梅溪湖大剧院,学习便已经超越了教室边界。

    在制度维度,少代会成为学校管理决策层六大主体之一。学生代表参与选择配餐公司、设计校服方案。六年级毕业生邹素瑶曾作为大队长,在湖南省“六一”主题队日活动中从容主持。她说在大队委“工作”,学会了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做计划设计、怎样组织管理活动,她还和校长一起参与课间文明建设的研讨,一起开会做评委,选拔大队委的“接班人”。

    “我们培养的不是服从者,而是有议政能力的未来公民。”学校大队辅导员彭靓艺说。

    当学生提议建设“阅读花园”,孟新当即表示纳入学校二期建设规划。在俯身与学生的平等交流里,她时时被激励、提醒着,她要努力办好一所儿童友好型学校。即便是遇到那些所谓的“问题孩子”,她也要认真思考“问题”背后孩子无助的“求救信号”,提醒教师以同理心和理解取代评判与标签,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她坚信:没有“问题儿童”,只有未被理解、未被满足需求的儿童。

    也正是基于此,学校实行全员家访的“双百计划”(100%教师访100%学生):“家访不是任务,是读懂儿童的密码。”当班主任走进留守儿童家庭,发现孩子迟到是因给奶奶熬药;当心理教师解读梅梅画作里雨中破碎的心,无数“问题行为”在理解中消融……学校更创新实施“反向颁奖”——让孩子为父母颁发“五好家庭”奖状。

    “当教育不再是学校的独角戏,奇迹就会发生。”在学校非遗文化馆,看着学生节假日去橘子洲当讲解员的照片,孟新微笑着说。

    从标杆管理到三维画像:每一位教师都是宝藏

    在湘府英才益清小学开办不久,学校就接到一位家长关于作业布置问题的投诉。孟新调查发现,学校新教师因为没有同年级名优特教师的经验,布置作业不够合理有效,家长在与同小区学生做比较后表达不满并投诉。

    这是很多新学校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孟新没有责备被投诉的教师,反而以此为契机开启“标杆管理”,即立标、对标、学标,将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复制推广,同时制定注重团队评价的原则。通过标杆管理法,将最佳实践在学校内推广,克服了新学校教师队伍“二多二少”的难题,促进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成长,也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绩效。

    副校长邵婷对此记忆深刻。她认为在孟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干部教师做事“很有底气”——副校长负责的事自己做主,校长很少过问,但出了事会有校长担责;在大原则面前,学校为教师站台,甚至注重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类似举报事件只要不是教师原则上的错误,学校都负责统一回复,甚至根本不会告诉教师。

    这位调入湘府英才益清小学“不断变美”的干部,也渐渐理解了校长孟新“一个对美有追求的人,才能成就更好的教育”的话,也更加信奉学校提出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宝藏”的价值观。

    为了切实给教师减负,孟新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鼓励教师借助AI优化工作,并倡导系统性任务整合处理,提升整体效率。她强调“不准备不开会”,力求每次会议都目标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所有工作安排均提前发布,避免会上重复布置。此外,学校将文化、制度等内容全部植入数字人助手,新教师只需与数字人对话即可获取所需信息,轻松适应工作环境。

    学校信息中心主任吴奇敏的电脑上,“益清教师成长学院”的AI模型就是以“教师数字画像”为切入点建设的驱动型教师专业能力诊断体系,里面不仅记录着这位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更体现着湘府英才益清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和“友好教师”评价的新形象。

    “过去评价看分数,现在我们看三维。”孟新所说的“三维”正是“友好、专业、利他”的教师画像。2025年实施的教师考核方案中,“友好”指标占15%,由学生评价“老师是否让我感到被喜欢”“我很喜欢上老师的课”;“利他”占30%,考察团队贡献;教师专业精进则充满科技感,AI教室全过程记录教学行为,从“青铜”到“钻石”的分级培养体系精准匹配需求。

    语文组长贺珍珍的成长就是典型。这位坚持10年写教育叙事的教师,在孟新推动下,发起一项“每月交纳300元自律保证金”的写作计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写作行列,校长也以身作则,参与其中。

    “工作即研究,研究即成果。”在孟新校长室堆成小山的课题申报书中,我们看到了一所新学校教师成长的专业“厚度”。统计显示,湘府英才益清小学创校首年就立项16个区级微课题,2024年更是增至36个。

    如果说贺珍珍因为优秀被“看见”,那么学校从激励少数转向激励全体的表彰活动,则让更多普通教师被看见。除了将优秀教师的比例提升到50%外,学校还专门针对普通教师量身定制特别奖,将他们平时不引人注目甚至不为人知的工作细节、成长故事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全体教师知道,“在学校里,每位教师同样重要,每位教师都是宝藏”。

    于是,每月“芬芳教师”评选让温暖故事不断流动;班主任节上,学生为老师手写“家书”一次次感动教师;更有学校班子成员坚持春节走访教师家庭拜年——当一位新教师的家庭成员包括姥姥和姥爷坐着轮椅一起到学校参加座谈会时,教育的温度、教师的价值感便穿透了校园围墙,打动了所有人的心……

    “给教师父母写个性化家书,是孟校长的首创。”副校长邵婷说,“她相信教师的尊严感决定教育的品质。”

    有位严苛的老教师“怼天怼地怼空气”,孟新却看到她负责任的内核。年底校长特别贡献奖意外颁给这位教师:“感谢您敢于表达和改变。”颁奖当晚,老教师发来长信:“20多年教龄,第一次被真正看见。”年轻教师的变化也很有意义:当校长发现一位青年教师身上“带刺”源于单亲家庭的自卑,便联合老教师多肯定表扬,给予成长自信,最终助她考编成功。

    “校长最大的成功,是成就教师的成功,其重要职责在于发现、支持和滋养教师。”孟新在工作笔记中写道,“尊重教师的差异,理解教师的心理,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如今走在湘府英才益清小学校园,红领巾博物馆里陈列着学生设计的“未来学校”模型,生活体验中心飘出烘焙的香气。而孟新最珍视的,是那个总在教室门口徘徊的男孩主动拥抱她的笑容,是学生在草地、沙池自在游戏的生动图景。

    这位从科学课中走出来的校长,用躬身办学实践验证着一所好学校的未来价值:所有未来学校的蓝图,都该从一米高度的视线开始绘制——因为童年的尊严,永远是教育最深的根基;所谓未来教育,不过是让每个童年都被温柔以待!

    ————————————————

    校长名片

    孟新,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益清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南省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湖南省卓越领航校长培养对象,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实践导师,长沙市小学管理名优校长。曾荣获长沙市“长银教育奖”,天心区首批名校长,主持多项省市规划课题。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