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母亲带着多次被拒、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孩子恳求学校“收留”,校长是否愿意克服困难为这样的特殊孩子提供友好的教育环境? 当学校设施统一“标准”建设,却不利于不同身高学生使用时,校长是否会打破常规俯身一米高度感知儿童的世界且重新改造儿童的校园? 当听课时发现青年教师依然守着传统课堂模式灌输知识,校长是否能用一节“把讲堂变成学堂”的研讨课引领教师转换角色、改进课堂? 这些看似简单的办学事件,没有淹没在孟新办学与管理的常规事务中,却成为她用心思考教育、认识天性、发现儿童、建设儿童友好型未来学校的行动起点。 担任校长10多年时间里,每一次办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每一件管理制度与人文的碰撞,都让她更贴近儿童,靠近友好。 在孟新看来,办学无大事,所以以创校校长身份带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时游刃有余,成效显著;教育无小事,所以“儿童友好”在益清小学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团队不断探索与改进中“让儿童站在学校最中央”…… 当记者走进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益清小学,看到足迹所至总有高低书架、阅读吧台、智慧阅读机、AI教室智能设备分布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海量的学习资源、教学游戏创设了一个无边界的学习空间;发现教室的黑板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卫生间的洗手台高低错落,洗手也有小厨宝支持的热水供应;听说校园绿化在校长孟新的坚持下换掉了高大灌木改设草地,铺上石板小路,增设沙池……才真切理解孟新那句“儿童友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俯身一米高度,用身体感知儿童世界的勇气”的分量,才真实感受到师法自然、遵循天性和儿童友好的教育魅力。 无论是学校教师的讲述,还是孟新校长的实践,抑或是学校无处不在的“儿童视角”,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亲近儿童的美好生态,看到一种不内耗的生动模样。学习孟新校长“儿童友好”的经验,似乎简单到调整身姿、视角以“一米高度看世界”,却也复杂到尊重和发展不同儿童、建构友好教育体系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思维认知、专业能力,需要技术支撑、制度护航,更需要办学者用心、用情、用智。 如此说来,办好教育,就是用心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