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期阅读过程中,我读到一本书,书中有这样的观点:“倾听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学习方式,说之前重要的是听,只有听清楚别人说了什么,说得是否完整、准确,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出回应。”反观当下的课堂,“倾听”往往只是被简单强调,学生虽被告知要倾听,却很少得到具体的倾听方法指导,教师也很少通过分解动作进行示范教学。 课堂上,我深刻体会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梳理出的一些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教给倾听方法,养成倾听好习惯。一年级学生初入校园,尚不懂得如何正确倾听,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绘制“倾听指南”。教师要从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倾听姿势。比如课堂上,要求学生在教师授课或同学发言时,保持端正坐姿,双手平放桌面,眼神专注地注视发言人,认真倾听。等他人发言结束,方可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的行为。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课堂事例,向学生阐明倾听的具体要求:一是专心,全身心投入;二是耐心,尊重他人的表达机会,待他人讲完再发表见解;三是用心,在倾听过程中敏锐捕捉发言内容的闪光点与不足,便于交流分享、共同进步;四是虚心,当他人指出自身问题时,以谦逊的态度接纳。 营造倾听氛围,培育主动倾听意识。一年级孩子天性好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花心思。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打造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让学生主动、专注地投入到倾听学习中。 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充满奇幻色彩的动画故事,将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出来,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倾听故事的发展。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精心编织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场景,将教学内容巧妙融入。比如,在学习生字词时,教师把生字编成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享受故事的同时学会倾听。游戏教学法同样是激发倾听兴趣的“法宝”。当课堂变身欢乐的游戏场,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加入,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提升倾听能力。 严格训练要求,增强倾听专注度。教学的深层意义,在于让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内化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倾听便是这样一种需要刻意训练、最终沉淀为素养的能力。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训练设计,将其融入多样的教学情境,与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协同发展,让“专注听”成为学生乐此不疲的主动选择。 以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故事分享会”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轮流讲述。同龄人的故事分享既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充满吸引力,让倾听不再枯燥乏味。通过倾听与表达、思考的深度融合,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还全面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自身更应成为倾听的表率。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实现有效倾听呢? 首先,教师应转换评价视角,珍视学生“奇趣”的发言。当学生提出独特见解时,教师要自然回应,如“这个想法真棒”等,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碰到有价值的新奇想法的讨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其次,教师教学进程的推进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准,确保教学活动能够自然流畅地推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知识。最后,教师倾听学生发言时,不仅要关注发言本身,还要思考该发言与学生个人思维特质的联系,探究其灵感来源以及与已学知识的关联,从而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适时提问、巧妙点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串联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在班级中构建倾听文化至关重要,可以定期开展“倾听之星”评选活动,对善于倾听的学生进行表彰,树立榜样,让学生乐于倾听、敢于表达,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有效交流。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