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7日 星期三
山东省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中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冯建洪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培育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渐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明确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关注核心素养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新课标为要求,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推动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结合。教师要认真备课,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明确每节课、每个单元的侧重点。例如,在“珍视生命”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目标,如“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感受生命的可贵,建立守护生命、珍爱生命的责任意识”“助力学生养成关心身体状况的良好习惯、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挫折,理解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不同情绪和行为,感知和体会生命的韧性”等。同时,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要求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使学生认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教师助力学生明确清晰的发展方向,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朝着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努力前行。

    二是创设丰富趣味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法治观念。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为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加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涵盖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在学习时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进一步丰富教学思路、拓展教学路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学习中感知体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自觉养成法治观念。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校园场景、社会生活等选取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案例情境下开展讨论分析,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案例中违法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的严重危害。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模拟法庭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等不同角色,体会感知法律的尊严和权威,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程序、法律条文,自觉提高法治观念。

    三是丰富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路径。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采访相关人员等方式广泛搜集一手资料,结合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形成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国家快速发展的实践成果,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研学教育,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悟革命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如今人民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定学生的政治认同和为国家民族奋斗的理想信念。

    四是融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和高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搜集与道德修养相关的图片、视频、文章、案例等,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例如,教师结合《感动中国》系列视频,引入当代道德模范的先进案例,使学生在先进模范的引领示范下受到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讨论式教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提高道德修养。

    五是完善教学评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指引学生明晰正确的学习方向,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路径,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需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除笔试成绩外,教师要综合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日常行为等,关注学生在道德修养、法治观念、政治认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过程性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支持。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任务,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持续探索。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情境、拓展实践活动、引入信息技术、补充丰富教学评价等方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助力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