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
校园新风
在无声世界奏响逐梦华章
——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创造“舞动奇迹”
李玉向 杨运强 董晶晶

    灯光渐次熄灭,身着黑红相间演出服的舞者伴随着音乐节奏,手臂如火焰般依次舞动,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震撼人心的弧线。直到演出结束,沉浸在精彩表演中的观众才发觉面前的舞者都是聋人。

    这是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的经典舞蹈《妙手生花》。近年来,这群聋人大学生以年均百场的演出频率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舞台,用行动书写了一部“残缺不是终点,而是蜕变的起点”的动人篇章。

    2009年9月,郑州师范学院依托特殊教育学院成立了残疾人艺术团,初衷是搭建供残疾人艺术教育发展与交流的平台,展示残疾人的艺术风采。刚成立时艺术团面临诸多困境:团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训练,与健全人之间存在的沟通障碍让教学举步维艰;最初的12名成员只能在由校园仓库改成的狭小排练厅训练,演出服装则依赖社会捐赠。因为沟通不便,艺术团还多次被演出主办方婉拒。

    特殊教育学院舞蹈教师董晶晶挺身而出,挑起了带领艺术团发展的重担。为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她向专业教师和学生请教学习手语;为了让聋人学生感知音乐节奏,她带领团队发明了“呼吸同步法”,通过腹部起伏模拟乐句节奏,并将排练厅的地板改造成低频振动平台。

    艺术团的学生白天都有课,排练只能在晚上和休息日进行,而每一个看似简单的舞蹈动作都凝聚着他们无数的汗水与努力。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团员的专业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

    自2012年起,艺术团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在2015年《出彩中国人》栏目的舞台上,他们的舞蹈《鼓舞心声》令观众眼前一亮。最后一个动作定格,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导演陈凯歌毫不犹豫地按下了“黄金直通键”,艺术团最终获得了年度总冠军。

    2013年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艺术会演中,舞蹈《妙手生花》获得金奖;2017年全国第九届残疾人文艺会演中,舞蹈《黄河儿女》《追梦》双双获得一等奖;2022年1月,舞蹈《守护》在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会演(东部片区)中获得一等奖……艺术团用实际行动打破了人们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残疾不是不能,而是不便;不是缺点,而是特点。

    不仅在舞台上起舞,艺术团还怀着热忱之心投身公益事业。秉持 “艺术赋能、生命有光、社会融合”的理念,艺术团构建了“教学+实践+志愿服务+社会服务”一体化的公益模式,开展常态化残疾人公益演出、艺术培训、理论宣讲、专业比赛等志愿服务。近年来,艺术团发起“无声力量,大爱无疆”文艺助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团队中80.69%的志愿者为聋人大学生,以“公益演出+以残助残”的形式到郑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校园、社区、公园等开展公益演出。截至2024年底,累计公益演出达420余场,观看演出的市民超过15万余人次。

    如今,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被授予“全国残疾人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残疾人艺术团获得“河南省首届最美大学生”“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未来,艺术团将加大对原创作品的投入,创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的作品。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为团员提供更加系统、专业的艺术教育;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走进更多学校和社区,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特殊艺术。”艺术团负责人说。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