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庆云县祥云实验学校(山东师范大学庆云祥云实验学校)于2024年招生,开学时1—7年级就有2200多名学生,是周边3所小学的片区分流学生。
学校开办,就是师生饱和的状态。如何让所有分流教师和学生快速产生对教育共同认知的追求呢?
从教20余年,我始终相信,教育不该是千篇一律的修剪,而应静待每颗种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因此,学校以“五星学生”评价改革为契机,启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短短一年的实践,不仅转换了学生的成长轨迹,也让我和整个教师团队重新理解了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光
还记得开学初的全体教师会上,当我提出用五色祥云成长卡替代传统评价模式时,台下的窃窃私语里藏着疑惑与担忧。
一位班主任的提问让我心头一暖:“校长,我们班有个孩子成绩不理想,可他擦黑板特别干净,能给哪颗星?”
我打开方案,指着屏幕上的五色图标说:“乐劳之星,蓝色的。以后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光,就像天上的星星,各有各的亮法。”
五色祥云成长卡中的红色成长卡关注品德,绿色聚焦创智,橙色衡量健康,紫色彰显尚美,蓝色记录劳动——五个维度与“五彩课程”呼应,让五育并举不再是口号,而是展现在每个孩子日常的闪光点里。
每朵花都有绽放的时间
学生子硕拿到蓝色成长卡的那天,数学教师激动地与我分享:“孩子接过卡片时,手都在抖,眼睛亮得像装了星星。”
可改革哪有一帆风顺的?两周后,家长的质疑就来了:“我家孩子数学考了98分,为什么只拿到一张绿色卡?隔壁班85分的却有两张!”
会上我反复解释:“创智之星不只是看分数,还看课堂参与、合作精神、反思能力……这些过程性成长才是评价的核心。教育就像养花,有的春天绽放,有的秋天结果,我们要做的是给每朵花足够的成长空间。”
有一位上课总容易走神的三年级女孩,因为一幅《校园的春天》的画领到紫色尚美卡后,她的妈妈在家长会分享道:“孩子回家跟我们说,终于相信‘自己不是笨,只是擅长的不一样’。”
听到这样的答案,我更加坚信我们做的是对的。
每位师生都多一些视角
“朵朵加油站”开张那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看着孩子攥着攒了3个月的成长卡,在红领巾超市前纠结兑换哪样奖品,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卡片不仅是奖励,更是一面镜子,让孩子看见自己一步步变好的模样。
但挑战很快出现了。高年级学生开始对卡片失去兴趣,一句“这都是哄小孩的玩意儿”刺痛了我。德育工作会上,我提议:“我们需要仪式感!每周评年级之星,每月颁校级之星,让这份荣誉真正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一位体育教师在日志里写道:“我追着给接力赛摔倒又爬起来的孩子发橙色卡时,突然发现,原来教育不该只盯着速度,更要看见精神的力量。”
一位英语教师把小组积分搬进课堂,曾经沉默的孩子围着组长请教问题的场景让我明白:评价的革新,正在重塑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关系。
在教师分享会上,我感慨道:“我们总说要引领学生成长,可这场改革何尝不是在倒逼我们成长?当我们学会用多元视角看孩子,教育的天地就豁然开朗了。”
每颗星都能照亮自己的天空
6月24日的“成长俱乐簿”汇报活动上,学生在T台秀上自信飞扬,《最好的我们》视频里满是温暖的回忆,看着台下家长湿润的眼眶,我知道,这场关于评价的变革早已超越了分数的边界。
如今,校园里的年级吉尼斯挑战榜和班级“星云榜”前总是热闹非凡。孩子们用行动证明:人生的成长赛道远不止一条。收到一个孩子的感谢信时,我反复读着那句“分数不是唯一的尺子,善良、勇敢、坚持……都是丈量生命的刻度”,眼眶不禁发烫。
站在洒满阳光的教学楼前,看着孩子们举着五彩卡片欢笑奔跑,他们眼中的光芒比任何星辰都耀眼。而我,想和团队一起继续谋划——如何让评价体系更立体,如何凝聚家校社的力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熠熠发光。
(作者系特级教师,教育部新时代“双名计划”名校长培养对象,山东省庆云县祥云实验学校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