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童笔绘国旗 稚语颂山河
朱增明

    爱国情怀是深植于中华儿女血脉的精神基因,更是个人成长的根本底色。为了在一年级学生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我以小学语文课文《升国旗》为依托,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在具象化体验中,让爱国情怀悄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以文为引,初识国旗之重

    开学一个月后,一年级新生迎来小学阶段第一个“国庆长假”。为了让假期更有意义,我在9月末的班队课上,将《升国旗》一课与德育活动结合,开展了一次特别而有意义的爱国启蒙教育。

    我用一体机展示五星红旗的图案,带着神秘语气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后排男孩梓墨立刻举手:“是红旗!”前排女孩瀞予补充:“上面有五颗星星,是五星红旗。”我笑着点头:“你们观察得真细致!这就是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让我们一起高呼它的名字!”学生眼中闪烁着好奇与自豪。为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国旗的理解,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一是在具象认知中萌发爱国旗的情感。我把国旗图片放大:“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各族人民……”随后,我请学生用磁力片在黑板上拼国旗。学生小冉将大星贴在中央,却把小星摆成圆形。学习委员浩宇提出疑问:“课文插图里小星的一个角都对着大星!”于是,小冉重新调整好小星位置,完成了拼图。最后,我展开国旗实物,让学生轮流触摸。学生若熙说:“老师,国旗的红色好亮啊!”我指着课本插图回应道:“这是革命红,是无数先烈用热血染成的。”教室里瞬间安静,学生小超不自觉地挺直了后背。

    二是在问题解析中体悟爱国旗的意义。“为什么五星红旗能成为我们的国旗呢?”我抛出问题,同时展示1949年政协会议老照片,播放《五星红旗诞生始末》微视频,讲述曾联松设计国旗的故事。为了让抽象概念具象化,我还设计了“国旗密码”互动游戏:将国旗要素拆解成拼图碎片,分发给6个小组。当全班同学共同把最后一块“红色象征革命”的拼图嵌入时,他们对国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三是以画笔触摸国旗的温度。我与美术教师黄老师共同设计了“国旗创作课”。“用最鲜亮的红色涂满旗面,黄色要像晨星般温柔。”黄老师示范时,角落里的学生小玥正用铅笔在画纸边缘勾勒着什么,我俯身一看,她在画小萝卜头的简笔画。“我想先画完小英雄再涂国旗。”听了她的话,黄老师放下画笔,用投影仪讲起小萝卜头的故事——他用草纸做算术题、把袜子当画布画国旗。几个女孩眼眶泛起泪光,故事结束后,42支水彩笔同时落向画纸。巡堂时,学生骁翰的作品让我驻足——国旗下方,一家三口的手紧紧相牵。“我和爸爸妈妈都要保护国旗。”男孩仰起的小脸映着阳光,画纸上的国旗仿佛在晨风中舒展。

    四是从课堂到生活的意义迁移。放学后,我布置了“家庭国旗角”任务。乐乐妈妈在家长群发来照片——孩子正用积木拼搭国旗;次日,学生小周带来用红色绸布和金箔纸做的微型国旗……我知道这堂《升国旗》课已超越课文本身。爱国教育这颗火种正在学生的生活中慢慢燃烧。

    视听结合,感知祖国之伟

    为了让爱国热情持续升温,晨会课上我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激昂的国歌声中,护旗手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走向升旗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庄严肃穆。学生被氛围感染,纷纷挺直腰板,跟着哼唱国歌。

    视频播放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看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好壮观!”“我以后也要去天安门看升旗!”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升国旗的庄严神圣。此外,我还教他们学唱《歌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等经典爱国歌曲。在欢快的旋律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爱国情感在歌声中得到升华。

    知行合一,领略山河之美

    为了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我设计了“祖国风光拼图”游戏。课堂上,学生分成小组围坐在一起,共同寻找拼图的线索,尝试将零散的拼图块组合成完整的画面。在拼图过程中,我会为学生讲解每个景点的特色,如长城的雄伟壮观,桂林山水的秀丽神奇……通过拼图游戏,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表达能力尚在发展,我将“我是小导游”活动进行了童趣化改造,设计了“祖国美景分享会”实践活动。国庆前,我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祖国风光短视频,并倡议:“假期里,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祖国美景的照片,回来后当‘小分享家’,把这些美景介绍给小伙伴,好不好?”

    假期过后,学生的桌上摆满了各种“宝贝”——有的带来了和爸爸妈妈在长城上的合影,照片里蜿蜒的城墙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有的从画册上小心翼翼剪下桂林山水的插图,江水的绿色仿佛要从纸上流出来;学生小萱还拿出了奶奶年轻时在故宫拍的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分享会开始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中国地图,每分享一处风景,就贴上对应的小贴纸。学生小航讲述了西湖断桥的传说,学生小施讲述了布达拉宫的故事……看着黑板上的贴纸越来越多,小轩立志:“我以后要把地图上所有空白的地方都贴上贴纸!”其他学生也纷纷响应。这一刻,祖国的壮丽山河就这样走进了儿童心里。

    春风化雨,种下爱国之根

    教育是培根铸魂的事业。围绕《升国旗》课文开展的系列活动,以“认知国旗—感知祖国—领略山河”为脉络,将抽象的爱国情感转化为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具象化实践,让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儿童的生活与心灵。

    在“我给国旗涂颜色”的手工活动中,学生握着画笔的小手虽显稚嫩,却在勾勒五角星轮廓时格外专注,颜料描摹的不再只是色彩,而是化作对英雄的崇敬;在“祖国美景分享会”上,学生举着照片的讲述是对祖国版图的一次具象认知。这些浸润式体验,将“祖国”从一个抽象词汇转化为可触摸、可讲述、可热爱的具体存在,让国家认同感在童心中悄然扎根。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活动构建了“认知—情感—行动”的完整育人链条,让爱国教育从课堂延伸至生活。这种从感性认知到情感共鸣再到行为自觉的转化,让“立正”“敬礼”不再是机械模仿,而是内化为对国家象征的尊重,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当学生在未来面对困难时,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会成为他们坚守的信念;当他们选择人生方向时,对民族的责任感会指引他们勇担使命。今日亲手绘制的五星红旗,终将化为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支撑一代又一代少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坚实脊梁。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鲲池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