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推进非遗文化创新 赋能高等舞蹈教育发展
徐成龙

    山东鼓子秧歌作为发源于鲁西北平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山东民间舞蹈的瑰宝,更是黄河下游农耕文明的精神载体。其粗犷豪放的动作语言、严谨有序的场图布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千百年来齐鲁人民的审美情感与生命哲学。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舞蹈面临传承断层、表达失语、传播乏力等多重挑战。

    作者徐成龙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民族民间舞:山东鼓子秧歌——高等教育舞蹈一流本科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M2023376)。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实施科教改革攻坚行动,立足地域文化根基,以山东鼓子秧歌教程为切入点,以2023年度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抓手,系统开展鼓子秧歌的整理、研究与教学转化工作。通过以教材建设为纽带,融合数字化技术,构建起一套融文化性、实践性与创新性于一体的高水平教材体系,为地方高校非遗舞蹈教育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文化深耕:从田野到课堂的体系化整理。学院项目团队深入商河、济阳、惠民等鼓子秧歌核心流传区域,通过对老艺人及非遗传承人的走访探讨,全面梳理伞、鼓、棒、扇子、纱巾、伞插、牛胯骨等传统道具的形制规格与执握技法,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含义与民俗象征;通过实地采风,搜集整理鼓子秧歌原生态传统短句,并汇编形成传统角色表演单元,体会各个角色独特的艺术特色。

    基于对文献资料的系统梳理、跑场规律的分析探索、相关艺人及专家的实地走访,多维度解读鼓子秧歌“跑场”的文化特色及艺术价值,总结关于保护与传承非遗舞蹈的价值及意义。全面收集整理并分析解构传统跑场场图,强调跑场过程,以图解加文字分析的方式将原本只存在于极少数秧歌艺人脑海中的场图进行梳理、归纳,按文化分析、角色分配、跑场顺序之逻辑进行“活态”再现,为教材编写奠定坚实基础。

    数字赋能: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转型。面对非遗传承中“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现实困境,学院开创性构建了“数字人文+”混合研究范式,以科技手段突破传统传承的局限性。

    依托山东省社科项目“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山东鼓子秧歌跑场及场图的收集整理运用研究”,学院团队已完成108种场图的数字化建模与动态复原,初步打造了“山东鼓子秧歌数字基因库”。通过动作捕捉、三维动画、VR场景重建等技术,实现从“身体经验”到“数字孪生”的语义转译,为教材建设注入科技赋能的新活力。

    在技术层面,团队重点攻克了非遗舞蹈数字化中的技术难题,开发基于动力学参数的动作捕捉算法,成功实现伞舞离心力轨迹建模等创新突破。并通过VR仪式空间复现、AR地标叙事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传统文化空间的数字化重构。此外,学院创新开发AI辅助教学系统与VR沉浸式体验模块,通过动作识别、节奏分析、虚拟陪练等功能,增强学生对动作细节与文化语境的理解,切实推动“活态传承”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

    教材创新:从素材到体系的教学转化。学院以“一流本科教材”建设为目标,构建了以“山东鼓子秧歌教程”为主干,辅以数字化资源库、教学视频、VR实训平台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教材结构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山东鼓子秧歌概述系统介绍鼓子秧歌的历史源流、地域特色与文化背景;中编·山东鼓子秧歌传统角色表演以“伞、鼓、棒、花”为单元,分解动作、组合与表演技巧;下编·山东鼓子秧歌跑场与场图解析108个场图的结构内涵与跑场规律。教材中每个技术动作配文化释义和数字资源链接,学生不仅学习动作技法,更能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真正实现了“技道并重”的教学目标。目前,该教材已应用于山东师范大学舞蹈学专业课堂教学,并逐步推广至多所高校,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技艺掌握水平。通过“田野—课堂—舞台”闭环传承链,成功推动非遗舞蹈从民俗实践向高等教育体系转化。

    生态构建:推动非遗传承可持续发展。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鼓子秧歌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性的田野挖掘、数字化转化与教材创新,成功构建了“文化—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非遗舞蹈传承新模式,显著提升了非遗舞蹈在高等教育中的传播效能与教学品质。

    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不断深化鼓子秧歌教材建设,拓展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应用,推动“山东模式”走向全国。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文化机构、国内艺术院校的合作,构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非遗教育生态;持续推进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舞蹈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发更多智能化的教学工具与传播平台;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工程,推动鼓子秧歌以数字化、剧场化、节庆化等形式走向世界。通过多措并举齐发力,学院致力于将山东鼓子秧歌打造成彰显文化自信、富有时代活力的民族艺术品牌,为中国非遗舞蹈的高等教育传承与全球传播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