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山海相拥,人文绵长。木兰溪的碧水传唱着钱四娘的善治传奇,广化寺的钟声回响着千年的禅意积淀,元宵烛山与皂隶舞跃动着非遗的生命力,更有荔枝林掩映中的古厝书院延续着耕读传家的文脉精神。这片文化沃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故事、民俗节庆与人物典范,为幼儿成长提供带有浓郁家乡气息的养分。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溪白实验幼儿园构建的“慧趣”阅读课程,以在地资源为依托,将生活经验转化为阅读内容,把握前阅读核心经验发展的关键契机,创设开放式阅读场域,运用可视化策略推动阅读与幼儿一日生活深度融合。
课程突破传统“文本灌输”模式,聚焦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游戏与阅读的有机融合,采用“痛点拆解”思路,系统梳理当前阅读活动存在的问题。课程以“资源—实践—反思—策略—成长”为主线,强调系统性与实效性,将“慧、趣、码”深度融入课程实践,体现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价值。
“慧”阅读围绕“会、汇、慧”三阶目标,以智慧化、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解码绘本与在地文化中的核心价值,逐步提升思辨能力。“趣”阅读依托“去、取、趣”三级体验,通过区域拓展、项目探究与专题活动等形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与表达欲望。“故事‘码上’开始”则借助二维码、AR等技术,连接在地资源与幼儿体验,使文化传承与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可感。
在地赋能:资源融合,实现动态优化
筛选并融入在地资源,能够重启儿童的生活经验,促进其多元成长;资源的持续融合,则有助于支持儿童的生活体验,推动阅读深入开展。在动态优化过程中,尊重儿童的兴趣与发展节奏,激发其主动阅读的内在动力。
幼儿园依据不同年龄段特点,适配相应的在地资源内容:小班以“藏在幼儿园里的宝藏”“我是幼儿园的新主人”等适应类主题为主;中班开展“快乐草坪1+N”“有呀!有呀!图书馆”等问题驱动类活动;大班则围绕“好习惯养成记”“时间国王”等幼小衔接内容展开。此外,园内人、事、物资源,如花草树木、厨师与保安的故事等,以及周边自然与人文资源,如传统元宵、治水工程、非遗传承等,均被转化为阅读素材。
例如,幼儿园把“莆田木兰溪”的相关故事《钱四娘》融入绘本阅读课程,帮助幼儿在历史认知、品格塑造、情感共鸣等方面获得多维经验。阅读过程中,融合游戏、表演、戏剧等形式,幼儿还可根据兴趣分组,围绕话题展开表达与创造,实现“在地探索—阅读学习—表达创造”的良性循环。
双向联动:儿童为本,支持多元表达
“双向联动”实践路径打破单向灌输模式,确立儿童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发展需求与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慧趣”联动的阅读内容;通过身体参与、心理投入与精神创造,展开深度阅读实践。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回应与拓展活动,搭建“支架”,敏锐捕捉并延伸幼儿的兴趣与思维。例如,在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成为热点话题后,幼儿成为“策展人”,教师则支持他们自主设计课程。活动中,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探讨兵器、角色与剧情,通过区域拓展开展兵器制作、运动场游戏、辩论赛等体验,并在“西游小学”项目中进行参观调研、角色采访与反思复盘,发现并应对生活中的“小妖怪”——如文具丢失、迟到等问题。整个专题阅读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在地资源库,形成“在地探索—阅读学习—表达创造”的实践路径,并运用数字化工具,以自制绘本、主题海报等形式展示成果。
成长闭环:码上互享,追踪阅读成长
“成长闭环”评价机制以“码上互享”为技术纽带,将“慧”与“趣”的发展目标融入实施过程,实现动态追踪与成果可视化。评价从“结果判定”转向“成长追踪”,通过思维导图、主题自评与他评、项目成果展示等方式,推动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全面捕捉幼儿思辨能力与参与热情的发展。
在“慧”的维度,互动评价关注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参与深度,如群组分享、观点碰撞与问题解决能力;过程评价聚焦前阅读核心经验的落实,如阅读习惯、成果展示兴趣与班级阅读氛围;成果评价则通过自制绘本、主题海报等,衡量文化理解与思辨能力的提升。
在“趣”的维度,互动评价侧重幼儿在阅读游戏中的表达创造,如角色扮演、情节创编与协作能力;过程评价关注区域活动的串联与创意表达;成果评价则以“故事‘码上’开始”的传播影响力与实践案例的教育价值,衡量阅读兴趣向生活的迁移效果。
通过“码上互享”,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评价闭环,既系统追踪阅读成效,又增强幼儿的阅读内驱力,最终实现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慧趣”课程从“慧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与“趣体验让阅读更快乐”的双向联动中,培育儿童的语言表达、创造力与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推动教育目标从“阅读一本书”向“塑造完整人格”升华,形成“在地资源赋能—慧趣双向联动—评价成长闭环”的可持续教育生态,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生长”的质变。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溪白实验幼儿园,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名师专项课题“‘1+N’模式区域研修下园本课程资源库的构建”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PTJYKT24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