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特别关注
以教育家精神熔铸“大先生”培养新质态
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 张策华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一代又一代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群体在长期躬耕教坛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理想信念、专业素养、师者风范、道德情操的高度凝练和升华。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文化底色,不仅是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且是新时代教师精神的开拓和深化,其鲜明的家国情怀、价值意蕴、实践要义和责任担当,构成了中国教师群体特有的精神标识。

    南京晓庄学院缘起1927年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是我国乡村师范教育发祥地,是近代中国教育家精神策源地。陶行知先生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强调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强调好老师要有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要求教师始终保持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这也正是陶行知倡导的“爱满天下”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南京晓庄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传承弘扬陶行知教育家思想,积极探索培养新时代“大先生”的新路径和新质态,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育人,筑牢“大先生”培养的政治基础。结合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阐释,构建教育家精神涵育体系,纳入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纳入教师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要点、纳入评价考核体系,推动教育家精神落实落细。强化陶行知教育家精神的学习阐释,举办高水平学术论坛,推动教育家精神入脑入心。大力开展教师社会实践锤炼,以陶行知办学地“行知园”为核心,建成全国首个师德教育馆,实施“拜一次先生、看一次展陈、听一场讲座、读一部陶著、签一份师德承诺”的“五个一”师德养成行动,注重引导教师到定点帮扶、对口支援、乡村基层一线等岗位锻炼,涵养“大先生”培养的精神底色。

    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厚植“大先生”培养的文化沃土。充分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厚植尊师重道文化沃土,深耕文化根脉。开设《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等校本特色课程,打造“行知文化”,形成原创话剧《陶行知》、交响乐《我行我知》等一批文化创新成果。建设“行知基地”,将“行知园”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师德教育实践基地。注重陶行知教育家精神的多维传播,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广泛深入宣传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晓庄历史上和身边的“教育家”“大先生”,与央视携手推出纪录片《百年巨匠·陶行知》等文艺作品。发挥以“行知园”为核心的行知文化育人矩阵作用,发挥“一园一墓一碑两刊两馆”作用,出版外文版《陶行知教育文集》,涵育“大先生”培养的国际视野。

    坚持教育家精神强师提能,夯实“大先生”培养的能力基石。将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融入教师培养、发展体系,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践行陶行知“求真知、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围绕国家战略规划、学校事业规划、学科建设规划,聚焦“新师范、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构建精准引才体系,支撑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江苏师德师风建设研究基地”、“江苏省人工智能+教育”工程中心等产学研平台育人作用,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链条,促进教师与行业企业人才队伍融合,畅通教师多元化发展路径。加强教育家成长规律研究,剖析教育家精神谱系生成、传播以及践行机制,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师专业能力。将弘扬培育教育家精神植入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以及见习实习、职后培训等环节,激励师范生和教师筑教育信仰之基、补教师精神之钙。开办“致知讲堂”“求真课堂”,创新实施“艺友制”特色项目,设立课程教学、科研提升、实践锤炼、教育管理、境内外访学研修五大专项计划,助力教师全员、全程、全方位发展,夯实新时代“大先生”核心能力基础。实施数字赋能教育教学行动,推出“陶行知教育智能体”,推进数字赋能专业发展升级行动、数字赋能课程教材建设行动等六大专项行动,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学变革与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深植“大先生”培育的时代意蕴。

    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激发“大先生”培养的发展动能。以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指导深化教师综合管理和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管理服务体系,深化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推动教师队伍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健全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培育激励教育家不断脱颖而出。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区分学科领域、岗位类别、研究类型,构建分类分层岗位体系;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实行分类型与分等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以一流产出为标准,统筹评价各单位目标达成、内涵发展、特色建设等方面成效,逐步形成以创新价值、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大先生”评价激励范式。突出典型引领,推进教师荣誉体系建设,统筹做好行知教学奖、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表彰,将陶行知教育家精神融入新教师入职第一课、教师荣休仪式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近年来涌现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育人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岗位荣誉感、职业使命感和事业成就感。优化成果激励机制,突出分类分层激励,加大标志性和高水平成果奖励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育人成果奖励权重,引导支持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团、科创活动、社会实践等育人活动,着力形成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大先生”培育激励导向。

    陶行知强调第一流教育家“敢探未发明之新理,敢入未开化之边疆”,教育家精神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需要精心培育和呵护,需要制度政策层面支持,需要在教育实践追求上久久为功。南京晓庄学院将继续从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方面强化教育家精神高位价值引领,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凸显教师教育的人民立场、强国期盼以及实践要义,培育大批优秀的教育强国之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