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智技术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高班级育人管理能力,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湖北省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为例,以期探索数智技术赋能班级管理的创新路径。
升级班级管理理念
数据驱动,促进个性教育。教师借助学习平台及智能设备,记录学生的在线学习答题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情况等数据,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性格特点。如果发现学生存在“课堂发言沉默但小组讨论活跃”的情况,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展示机会,帮助学生突破性格内向的瓶颈。
数智助攻,重塑课堂生态。在襄阳,越来越多的教师正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例如,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的音乐教师在课堂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画面,借助AI工具将文字转化为动态场景,让学生在“听—想—说—看”的过程中提高艺术素养,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技术助推,升级育人管理。数智技术推动教师升级育人理念,使得班主任角色从“管理者”转向“引导者”和“支持者”。目前,襄阳市在教学环节、教师培训等方面都进行了数智化尝试及探索。例如,襄阳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引进AI运动吧(室外版)、AI体测吧(室内版)、AI操场吧—阳光跑以及AI数据屏系统(室内版)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构建共育生态圈
2024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明确要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襄阳市以数智技术为纽带大力推进“教联体”建设,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共振共鸣,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推动沟通升级。数智技术使得“教联体”各主体之间不再是“单向沟通”,而是升级为“双向对话”和“多元共振”。利用微信小程序,家长和班主任可随时留言互动。例如,当家长求助“如何教孩子拼音”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语音指导,结合生活场景视频教学,让沟通既有效率又有温度。
破解“成长密码”。数智技术可以成为教师和家长理解学生的“显微镜”和“望远镜”。例如,襄阳市第三十六中学的教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学生的周记及其在小组合作中的发言,发现一名父母离异的学生使用“压力”“孤独”等词汇的频次骤增,结合这名学生的行为轨迹,教师针对其心理困境联合心理老师共同介入后,该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次数增加,负面词汇提及率下降68%。
拓展教育场景。例如,东津新区襄阳四中星汇城实验小学联动襄阳市图书馆、科技馆共同开发“智能课堂”,让低年级学生参与科技馆实验操作,中高年级学生体验图书馆拓印,实现学生参与率100%,98%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分层培训,提升专业素养。襄阳市利用数智技术开展班主任培训需求调研,针对新入职班主任、骨干班主任等不同培训对象科学设置“电子菜单”课程。对新上岗班主任的培训侧重于工作规范、基础管理、沟通技巧及活动组织等,突出基础性、实用性、系统性;对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强调班级管理创新、家校合作深化、教研能力提升以及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等,突出提升性、引领性、研究性。近两年来,襄阳市共培训1000多名班主任,有效助力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数智化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搭建展示平台,促进经验共享。襄阳市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班主任之间相互分享班级管理和育人经验。例如,襄阳市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案例评选,评审专家在线上平台对整理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智能分析,同时根据评审标准给出评审结果,从近200个案例作品中评出一等奖22个,并进行网上推广宣传。
完善鼓励机制,激发创新动力。一是评先表模,激励成长。襄阳市通过利用AI技术收集数据、分析资料、组织专家集中评审等开展优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评选活动。2021年评选出名班主任100名、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8名,2024年评选出骨干班主任100名并印发表彰文件,激励全市班主任主动学习、不断提升。二是全员练兵,以赛促训。襄阳市建立两年一届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制度,每届大赛吸引万余名班主任参与。专家根据“应知应会知识笔试”“教育故事演讲”“带班育人方略阐述”“情景答辩”“主题班会展示”等五个具体赛项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个人一、二、三等奖及各地各校优秀组织奖(团体奖),达到了全员练兵、以赛促训的效果。三是承办年会,打造盛宴。2024年11月,襄阳市成功举办了湖北省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各地专家利用智慧课堂展示先进理念和专业信息素养,不仅提升了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也推动了襄阳市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