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四川乡绅杨作舟怀着“办一所学校,开一方文明”的愿望,在达州“草街子”街创办了四年制私塾“蒙养学堂”,招收31名学童。这便是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实验小学(简称“达川实小”)的起点。
120年来,学校历经13次更名、6次迁址。从最初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千字文》,涵养品性之“正”,到后来支持学生参与进步运动、抗战宣传,学校始终扎根民族文化,坚守育人初心,致力于培养有正气、有担当的人。
进入新时代,学校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秉持“蒙以养正,格物致知”的理念,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探索特色育人路径,构建“风清气正、德厚心正、品端志正、学高业正、法明行正”的“五正”校园文化,在课程融合、特色创建、机制建设等方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五育融合落实“养正”
达川实小以党建工作推动课程建设,构建“五正”党建品牌,并将党建成果切实转化为育人实效。自2017年起,学校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实践,逐步建立起符合小学特点的课程思政体系,坚持以国家课程为主渠道,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形成了“教师即为课程资源、学科主题结构成链、教学求知做人同源”的“三维方法”。
在教学中,各学科不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更以“融创”方式打通学科教学与“养正”之间的关联。例如,语文课结合阅读开展家国情怀讨论;数学课运用“渠江流域治理”数据引导学生理解责任担当;科学课在制作“红船航模”时讲述初心故事。这些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的培养。
学校积极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探索“学科主题结构成链”的实施模式。在“家乡美食”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按年级组成探究小组,共同完成“家乡美食地标地图”绘制——语文组撰写解说词,美术组设计版面,思政组考证美食历史,实现了结构化、综合化的育人效果。高年级开展《论语》项目式学习,学生围绕“孝悌”主题自编自导自演《曾子杀猪》等剧目,在区级展演中广受好评。这些融合式教学拓展了教科书的育人功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涵养了民族文化认同。
课堂评价方面,学校推行“正心卡”机制,构建“三环节五要素”课堂结构:课前通过“正心卡”明确品格目标,课中设置情境任务,课后用“成长树”贴纸记录进步。这一做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营造正向“养正”的教育生态
达川实小将“养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围绕“志正、德正、趣正、行正”四个维度,系统构建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致力于营造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校园生活。
在环境育人方面,学校将红色文化自然融入校园场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板、党史学习教育图文、“五正”文化解读等元素布置于校园各处,让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可见可感。
课程实施上,学校常态化开展“午间一刻钟·红色家书”诵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先烈书信、分享感悟中理解信仰的力量;依托达州本地红色资源,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系列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寻访模范人物、对话时代先锋、走进革命场馆,在实景实境中传承红色基因。
学校重视仪式教育的育人功能,通过“国旗下的誓言”强化仪式规范,增强学生的使命感;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演讲和情景剧表演,以沉浸式教育厚植爱国情怀;“校史中的家国课”则培训学生担任校史讲解员,讲述校友报国故事,激发学生爱校荣校的情感。
在日常课程中,“找笑脸·传温暖”活动引导学生用“微笑采集卡”记录身边的温暖瞬间,并通过班级笑脸墙、校园广播等平台分享传递,培育乐观友善的品格。学校还注重公益实践,设立“环保驿站”由班级轮流管理,所得汇入“绿色基金”支持公益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互联网辟谣”宣传,创作《小侦探》等作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这些实践让学生在行动中体认责任,潜移默化地涵养公德意识与仁爱之心。
家校共育促“养正”
深探育人空间哲学,我们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高度整合,以“正”取“同”,净化家校育人空间。
密切家校沟通,以“知”成“会”。学校在建立常规性学期两次家长集会的基础上,创新“幸福实小和您有约”定制式家长会,以家长自愿参与为“定制”内涵,倡导教师与每个家庭“一对一”深度沟通,累计完成5000余次“一对一”沟通,家长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98%以上。
致力家长学校建设,以“正”养“正”。2016年建设“家风家训长廊”,征集优秀家训,每年11月定期开展“我的家训故事”演讲比赛;2018 年升级家校共育体系,建立覆盖 3600 余个家庭的“家长学校”,秉持“家庭和睦子女成人,家长正直子女成才”的理念,坚持“家长不护短、学校不偏袒”的共育原则;制定家长学校课程开发、管理和实施机制,师生创作的微党课《一声承诺,一生坚守》《桃李清风歌正气》不仅收获了奖项,也成为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
未来,达川实小将继续通过课程融合、文化创建与机制协同,将“养正”渗透于五育之中,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实验小学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