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的光亮,常常体现在学生不断拓展的社会生活之中。每次翻看学校发展规划中“拓展实践育人”的文字时,河南省信阳市羊山中学的教师总是在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亲历和感受,引导学生在应用中解决未知的难题?
跳出“课本说教”,让德育有了“体验感”
20世纪90年代末,思想品德课程是学校的德育主阵地。为加强德育实效,学校立足学生需求,着重从教上构建了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逐渐发现,单纯“讲道理”难以达到育人效果——若不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参与体验、感悟思考的机会,学生课外的行为转变便难以真正落地。
于是,教师队伍中率先出现了探路者。他们在课程中植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体验活动,将抽象的道德规范教育具体化。如针对诚信主题,教师在学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无人售货摊”活动,唤醒学生的正义感和诚信意识。在该体验活动中,德行不再是课本上的词汇,而是融入学生生活中的切身体会。
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的德行养成需要更广阔的体验土壤。因此,德育教师形成共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相约设置轮值班干部、小组合作竞赛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做”中体会、感悟、成长,激发学生的班集体责任意识;在课堂外,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宣传、红色寻访等体验活动,通过活动组织实施,让德行修养的培育从课堂、班集体延伸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
与此同时,教师开始反思学校德育与学科教学割裂的问题,认识到单一学科难以承载学生德行全面发展的需求。于是,学校开始进行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背影》一课时布置“感恩信”的作业,数学教师借“统计”知识让学生调研校园浪费现象,将“做人”的道理巧妙嵌入“做学问”的过程,打破了德育边界。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课堂状态逐渐活跃,课程学习从教师的独角戏变成学生发起、参与的体验活动;班级氛围转向开放、包容,师生关系日趋和谐;课余时间,不少学生开始主动分享假期的道德实践故事……教师化身体验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课堂则成了连接书本与生活的桥梁,带着学生走向更鲜活的世界。每一次活动,都成为学生发现自我、理解他人、体悟社会的学习成长契机。
补上“心理一课”,“德心协同”养出好品格
进入新时代,学校将体验式德育课程的学习对象从单一班级拓展到全年级和全校,初步建成一套涵盖道德认知、心理体验、实践活动等内容的体验式德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核心在于打破学科壁垒,追求育人目标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2015年全校心理健康普查显示,29.4%的学生存在心理困扰,这让学校意识到体验式德育课程体系不能只解决行为问题,还要关注心理需求。于是,学校提出以“德心协同”育人模式升级体验式德育课程体系。每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同教研,新设“心花怒放”体验课,聚焦情感疏导、压力缓解与自我成长。体验式德育课程内容从“讲什么是对的”逐步转变为“如何面对压力、如何调解冲突、如何自我激励”。
在“德心协同”背景下,学校德育活动逐渐系统化、结构化。以生命教育为例,学校邀请专业医生、心理咨询师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理解健康生活方式;开设涵盖晨读、体育锻炼、团队挑战的“阳光成长计划”,兼顾身体素质和心理素养;推行结对帮扶、朋辈互助机制,引导学生在助人中实现道德成长。
课程评价也同步多元化。除了常规课堂表现,教师重视关注学生在体验任务、社会服务、团队活动中的成长变化,更看重学生在课程中的体验与成长的痕迹和实效。
打开“校园围墙”,大格局里育出“社会人”
教育需要培养“完整意义的人”,学校德育需要培养有能力走进社会、服务社会、担当社会大任的未来公民。体验式德育为学校打开一扇窗,而大格局养德理念更赋予其全新的育人空间。
2019年,学校整合“德心协同”经验,联动区域内外多所学校、家庭、社区,把德育理念延伸至家庭与社会,共同推进“具身德育”育人体系,形成区域德育联合体。该体系以跨学段联合教研为抓手。区域内小学、初中、高中德育教师定期交流课程设计、项目开展、资源建设,各学段共享课程包与活动资源,实现德育理念共建、教育力量共用、育人路径共融,使德育贯穿中小学全学段。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生活自理、关爱同伴等素养,在初中阶段强化责任意识与群体协作能力,在高中阶段则自主规划人生、参与社会实践。
“具身德育”育人体系以深化家校社协同为突破口,升级家校沟通机制,邀请家长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讲座、公益劳动、主题沙龙等活动。部分家长以分享者、组织者身份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企事业单位,了解社会分工和社会规则;针对普查中发现的心理问题,学校与社区心理服务中心专业对接,为特殊学生、重点群体开设关爱小组与家庭辅导。
随着“具身德育”的深入推进,学生的德行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许多学生主动承担社区志愿者、校外公益团队骨干,在校园中成为社团活动与集体荣誉的创造者和维护者。部分毕业生反哺母校,通过各种途径再次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形成了“学生教育学生”的良性循环。
养德于体验,成格于躬行。从知识传授到生活体验、从学科融合到身心并重、从校园推进到社会联动,羊山中学的每一步行动都紧扣基础教育改革脉络。“大格局,我们要善用之”,学校的体验式德育课程建设拓展了德育边界,书写了开放、多元、有温度的学校育人新格局。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信阳市羊山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