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人口变化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师范院校需要通过层次提升、多样化发展与强化教师教育特色等方式,致力于整体性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与专业化水平。
————————————————
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为1786万人,而到了2024年,中国的新生儿数量仅为954万。新生儿出生率的急速下降,导致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阶段生源数量开始下降,初中教育阶段生源数量也将从2026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迅速下降。基础教育学龄人口的缩减固然会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数量的波动,但作为教师培养的主体,师范院校也迎来了重新定位、提质增效的机遇期。
“可为”:把握人口变化契机优化师资供给
2017年后出生人口数量的逐步下降,既有利于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也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高学历师资培养的要求为师范院校增值提效带来新机遇。作为世界范围教师专业化运动的结果之一,教师学历成为衡量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志。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高层次教师培养,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据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分析,我国2023年小学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约为2.5%,初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约为5.7%,普通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约为14.0%。结合教育强国建设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我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相关研究预测:要达到当前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学历的最低水平,到2035年我国需要补充107.5万研究生学历师资;要达到当前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学历的中位数水平,到2035年我国需要补充358.1万研究生学历师资。按照当前研究生学历师资供给趋势,2035年我国高学历师资比例能够达到并超过当前OECD国家最低水平。当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研究生学历要达到更高水平,必须采取相关引导性政策,持续扩大研究生层次教师的培养,引导中小学招聘研究生层次师资。这无疑将对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职前教师培养层次的提升、培养质量的提高乃至规模的扩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为促进区域、城乡之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为加快缩小区域、城乡之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差距,尽快解决当前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和乡村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整体学历不高、专业素质不强以及音、体、美、科学等学科教师补充不足等问题,国家相继实施“优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计划”等政策,采用高水平师范院校通过定向培养师范生、帮扶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等方式,致力于加大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优质教师的补充力度和中西部地区师范院校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承担教师培养与培训主体责任的师范院校,不仅要勇于承担起面向中西部地区、边远与乡村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培养高学历、专业化师资的责任,而且要立足这些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一线实践,构建起“培养—输送—支持—发展”一体化的全链条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应为”:强化师范教育特色实现整体提质
为适应人口变化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师范院校需要通过层次提升、多样化发展与强化教师教育特色等方式,致力于整体性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与专业化水平。
首先,要着力提升职前教师培养层次。在目前参与教师培养的200余所师范院校和500多所非师范院校中,师范院校依然是职前教师培养的主力军,也承担着绝大部分高层次教师的培养任务。不过,在200余所师范院校中,固然有60余所高水平师范院校设有教育硕士或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但仍有89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专科层次教师培养。要着力提升职前教师培养层次,优先推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转型、升格等策略,尽快实现中小学幼儿园职前教师培养的本科化。师范学院则应加大教师教育相关专业建设力度,尽快申请获得教育硕士授权点,并持续扩大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硕士招生规模;具有教育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的师范大学应参照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加大本硕贯通式教育硕士培养力度,尽快培养大批研究生层次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其次,要持续强化教师教育优势与特色以彰显师范院校的独特性。面对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从数量满足转向质量提升,以及基础教育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宗旨的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推进,师范院校应积极发挥师范教育特色,通过持续强化教育学科建设、课程与教育实践安排、师范技能训练、育人文化熏陶等方面的独特基因和核心竞争力,采取与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伙伴关系、设立校本教研与培训基地、加大教师教育相关专业服务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等措施,切实支撑中小学幼儿园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和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当然,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打造教师教育特色的关键在于如何推进教育教学内容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一大批可推广、可延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模型,持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最后,要整体性提升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质量与水平。通过扩大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实施,健全与完善东部师范院校强力支持中西部师范院校的机制,整体性提升中西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质量与水平。通过建立跨区域、跨学科的教师教育联盟,持续加强不同层次、水平师范院校服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一线的力度,逐步形成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幼儿园同频共振的良性发展格局。
(作者分别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