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育匠有方
“三色教育”绘就工程人才底色
王 意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思想政治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正为高等教育注入全新活力。湖南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立足办学特色,构建起以红色革命传统、蓝色工匠精神、绿色环保理念为核心的“三色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又具工匠精神,更怀绿色担当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在价值塑造方面,学校充分挖掘湘潭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让革命传统教育在数字赋能下焕发新生。通过搭建“四史”教育平台,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数字校史馆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与增强现实(AR)技术重现校史重要场景,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学校还通过“3D建模”技术复原“韶山—乌石”革命文化实景,开发烈士数字纪念馆,打造沉浸式实景课堂。在“开学第一课”等重要教学环节,全息投影与虚拟仿真等技术让历史场景生动再现,使红色教育跨越时空限制真正入脑入心。依托学习通等平台,学校构建了“评估—诊断—干预”的闭环机制,以数据驱动持续优化教育成效,让红色基因在数智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在能力培养方面,学校以蓝色工匠精神为核心重塑工程教育新生态。通过设立工程教育与文化创新研究院,实施“3+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行业标准与工艺规范系统融入课程体系,开发“智能技术+传统工艺”融合课程,实现工匠精神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学校构建的“产学研创”四维平台,与艾爱国焊接实验室、吉利汽车集团等共建人才共育基地,开展工程师论坛、技能比武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工程创新竞赛,拓展了虚实结合的实践空间。教学过程中,学校创新构建“课前云端预习—课中AR实训—课后数字工坊”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引入人工智能(AI)辅导与过程性质量监控,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闭环。同时,通过虚拟仿真重现工程文化长廊、建设工匠精神数字展馆、举办“卓越大讲堂”和“技能大师进校园”等活动,营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实践引导方面,学校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积极服务“双碳”战略目标。通过推动传统专业绿色转型升级,布局新能源、新纺织等前沿交叉学科,助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学校组建的风电、智能纺织、新能源汽车等创新研究院,围绕减污降碳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依托“生态纺织与染整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深化与湘电集团等企业的绿色项目合作,促进学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教学全过程中,学校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机融入通识教育、思政课程与专业教学,利用在线课程与虚拟实验室普及绿色理念,鼓励学生参与校园节能改造、环保志愿活动、绿色创意设计大赛等实践,孵化具有前瞻性的绿色项目,培养兼具生态智慧与产业担当的绿色先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三色教育”的协同融合,推动红色精神的时代化表达、工匠精神的智能化传承、绿色理念的产业化实践,以扎实行动回答“教育强国,湖工何为”的时代命题。

    (作者单位系湖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