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关系到亿万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山东省聚焦幼儿园规划建设、师资配备、财政保障、规范管理、科学保教等方面,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扩资源、调结构、增普惠、提质量,学前教育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强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是实现教育起点公平、减轻民生负担、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山东省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提升行动,前瞻布局幼儿园规划建设,根据出生人口变化和城镇化进程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城镇居住区新建配套幼儿园全部举办为公办园;推动乡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推行“一个法人、多个园区”的管理模式,实现党建工作、规划建设、保教活动等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机制,争取2025年底实现全覆盖;充分利用学前教育资源推进托幼融合,健全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的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的若干措施(试行)》,以教育所能服务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构建系统、全面、长效的学前教育保障体系是确保学前教育普惠、安全、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支撑。山东省强化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加大省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投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学前教育发展奖补等;落实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进一步提高公办幼儿园运转保障水平,健全民办幼儿园普惠保障机制,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为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加强师资培养培训,构建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开展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幼儿园园长素质提升培训、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及乡村教师培训等项目,不断提升教师保育教育水平。 提高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促进科学保教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赋能家庭教育指导、引领幼儿园规范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山东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动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开展省级游戏活动实验区(园)建设工作;实行“优质园+”办园模式,建立省级示范园对薄弱园、农村园、民办园的结对帮扶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委托优质学前教育机构举办幼儿园,引导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民办幼儿园辐射,不断扩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推动学前教育教研改革,加强教研人员队伍建设,指导每县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教研员,强化教科研引领,打造“新教研+”省级教研活动品牌。自2023年以来连续举办12期省级教研活动,建立33个省级教研基地,成立8个学前教育区域发展共同体,强化省—市—县—园四级联动教研网络。 提升学前教育监管治理水平。山东省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率及生均财政补贴落实情况等纳入省政府对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内容,督促各市落实普惠性幼儿园生均拨款等制度;建立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每5所幼儿园配备一名专兼职督学,配备幼儿园责任督学共6500人,落实省—市—县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三级联动,实现挂牌督导全覆盖;指导各市建立无证幼儿园整治长效机制,对于新发现的无证幼儿园,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强化民办幼儿园监管,印发《关于做好民办幼儿园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建立“红黄蓝”分类预警动态监测机制,推进县域民办幼儿园资金账户监管,推动全省民办幼儿园招生管理规范化、预收费资金监管制度化、薄弱环节帮扶指导常态化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即时化。 (作者单位分别系山东省委机关第二幼儿园、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