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师生之间
一个慢热的小天使
古晶晶

    周五清晨的办公室还浸在薄雾里,我刚推开窗,香樟树的清甜气息便涌了进来。当目光落到桌面时,两颗紫得发亮的桑葚瞬间攫住了我的心。这是谁送的呢?疑惑像藤蔓般在心底悄然生长。

    在乡村校园,桑葚虽不算稀罕物,但一个孩子能特意在上学路上驻足采摘,这份心意实在难得。这时,我注意到桑葚下压着一本翻开的语文作业本,熟悉的字迹让我心头一颤:是小轩。思绪瞬间被拉回昨天下午的语文课。

    那是当天最后一节课,我正带着学生订正默写单。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学生陆续完成了任务,教室里渐渐躁动起来。有人得意地左顾右盼,眼神扫过仍在奋笔疾书的同学;有人偷偷把头埋进抽屉,不知捣鼓着什么。我看了看表,距离下课还有15分钟,实在不忍让这段时间白白溜走,便临时布置新任务:已完成订正的学生抄写第三单元的歇后语,书写工整的可以提前去食堂。

    不一会儿,便有学生排着队拿作业本让我检查。我一边批改,一边表扬书写认真的学生。得到夸奖的学生像欢快的小鸟,蹦跳着奔向食堂。可小轩依旧慢悠悠地摆弄着修正带,默写单上还有一大片空白。他不急不躁的样子,让我这个急性子心里直冒火。

    下课铃响时,教室里只剩3个学生,小轩不仅没完成歇后语抄写,连订正任务都没做完。我犹豫片刻,还是坚持原则:“明天早上记得把作业交给我。”说这话时,我望着他低头收拾书包的背影,心里满是无奈。

    没想到第二天,小轩不仅按时交了作业,还送来两颗带着晨露的桑葚。指尖轻轻触碰果实,凉意顺着皮肤传来,我却觉得心里暖暖的。那一刻,我问自己:我真的了解这个孩子吗?

    小轩是我去年接手班级时就关注到的“特别学生”。他脑袋灵光,却自由散漫,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是班上出了名的“慢郎中”,我没少因为作业问题批评和督促他。没想到,我催得越紧,他越是抗拒,有时甚至直接不写。那段时间,我们的关系剑拔弩张,彼此都疲惫不堪。

    这学期,我试着改变策略,不再追着小轩要作业。没想到,那些没完成的作业总会在第二天、第三天安静地躺在我的办公桌上。我默默批改,再悄悄放回他的课桌。遇到写得好的作业,我会画上笑脸;发现粗心的错误,留言提醒;碰到基础问题,写下鼓励的话语。慢慢地,小轩的字迹逐渐工整,错误也少了许多。

    望着桌上的桑葚,我拿起红笔在小轩抄写的歇后语旁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并写下批注:“你的书写比上次工整了许多,老师很开心!”停顿片刻,笔尖又落下一行小字:“桑葚很甜,谢谢你的心意!”

    隔壁班老师路过时,好奇地问:“谁送的桑葚呀?”我轻轻合上作业本,笑着说:“一个慢热的小天使。”教育从来不是流水线式的生产,而是如春耕秋收般的耐心守望。那些作业本上渐渐工整的字迹,两颗带着晨露的桑葚,孩子愿意敞开心扉的瞬间,都是时光馈赠的珍贵礼物。在这场温暖的教育旅程中,我与小轩都在慢慢成长——他学会了认真对待学习,我也懂得了等待的智慧。当我们愿意放慢脚步,用耐心和爱去浇灌,每一颗心灵都会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枝江市公园路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