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山东省鄄城县古泉街道历山完全小学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与德育融合研究
苏凤兰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于小学班级管理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需要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而且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与集体责任感,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正从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逐渐转向学生自主管理与德育养成相结合的新模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班级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社会性发展和人格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班级自主管理促进学生的德育养成,成为现在教育工作者主要探究的问题。

    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民主协商的治理结构。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大部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主要由教师负责,学生处于被管理的状态,难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与德育素养,与现在的教育理念不匹配。因此,在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民主协商的班级治理结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班级规则的制定、日常事务的管理以及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提高学生的体验感与沉浸感,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与集体责任感。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样化的班级岗位,如卫生检查员、图书管理员、纪律监督员等,使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同时,教师可以实施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避免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在制定班级规则时,教师不仅需要将学校的管理制度落实到班级管理中,还应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民主讨论,共同商议班级的规范内容。通过学生共同商议哪些行为应该受到激励、哪些行为应该被约束,提升学生对班级规范制度的认知与理解。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表达、倾听、妥协和共识,为养成良好的德育素养打下基础。

    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共同建设良好班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各项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实施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能够在集体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公共意识。在小学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承担具体的班级职责,他们不再是管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班集体的共同建设者,这有助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比如,班级中负责关灯、关窗的学生会形成节约资源的意识;管理图书角的学生会逐渐学会爱护公物,生成服务他人的意识;检查卫生的值日生会养成注意细节、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自主管理活动,实则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到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比单纯的说教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建立完善激励与反思机制,深入推进班级自主管理。在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若只是单纯进行职责分配,缺乏恰当的评价,容易使自主管理的模式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因此,教师应建立完善的激励与反思机制,深入推进班级自主管理,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日志制度,详细记录每天的亮点与不足,并定期召开班会,由班干部主持,带领全体学生共同回顾阶段性的表现,让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更好地开展自主管理活动。同时,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关注学生自主管理的完成效果,更要注重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进而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除此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中,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良好的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与管理能力。教师还可以定期评选“班级管理之星”,对于班级自主管理参与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正向激励,使更多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激励制度的育人价值。班级自主管理能够让学生逐渐提升对规则的认知,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小学班级自主管理与德育养成教育有机融合,创设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育人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从班级的管理者转变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与辅助者,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这样的小学班级管理氛围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遵守班级规则,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同时,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管理时间、管理事务,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管理自我、如何在集体中立足,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融合模式还能让德育教育脱离说教式的灌输,通过学生在管理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将责任、合作、尊重等道德准则内化为自身行为习惯。此外,当学生在自主管理中遇到问题并尝试解决时,还能锻炼沟通协调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这些能力正是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