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卡门尔·麦合木提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通过打造品牌、搭建平台、增强活力,不断拓展学生社区的功能外延和内涵建设。学院以富有影响力的奋斗实践传播中华文明,以感召人心的进取姿态传递精神薪火,以亲和务实的深耕细作开展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传递“强国复兴有我”的价值导向,不断铸牢全体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

    打造“品牌+”育人体系,强化思想引领。学院着力创建思政工作品牌,将“致远”作为品牌标志和发展方向,寓意激励学生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远大理想,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该品牌与学院所在的致远楼名称相契合,体现了物质与精神、品牌与理念的深度融合。文化品牌如灯塔,具有显著的引领示范效应。在此基础上,学院搭建思政育人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深入实践探索,实施“致远·红石榴育苗工程”。该工程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大力弘扬“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充分发挥学院“七助”计划(即助思、助学、助能、助心、助困、助行、助业)的作用,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努力成长为可担大任的栋梁之才。

    构建“全员+”育人队伍,多维度赋能学生成长。学院推动领导班子力量下沉,组织开展学校及学院领导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活动,如“解难事话成长”座谈、少数民族学生午餐交流会、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推进会等,搭建学校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双向奔赴”的桥梁。同时,学院组织教师赴新疆开展家访慰问,行程覆盖10个地区、15个县、43个社区,累计4万多公里,让教育关怀在行走中更具温度。学院推动专业教师力量深入学生社区,构建教育教学联动机制,少数民族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主题团日活动和专业课答疑。“致远·育人工作室”聘请优秀院友、行业专家、思政课教师和学业就业指导教师担任职业生涯导师,常态化进驻社区开展答疑、访谈和学业就业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点滴。此外,学院凝聚朋辈教育力量,“致远”学生社区持续推进学风、班风、舍风建设,围绕“以班风带学风、以管理抓学风、以榜样领学风、以活动倡学风、以舍风育学风”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班团干部培训、示范主题班会、课堂督查、学科竞赛团队建设、“致远之星”风采展示、学业就业帮扶等一系列举措,营造“全员参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实现价值引领有高度、学业支持有深度、成长关怀有温度。

    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每一个民族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未来,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将继续结合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建设,按照“致远·红石榴育苗工程”实施方案,聚焦立德、立学、立行,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通过融合学生“需求侧”与教师“供给侧”,创新工作方式,用爱心与责任精心浇灌,让民族团结的石榴花灿烂绽放、结出丰硕果实。

    (作者单位系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