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从无明走向有知有觉
赵 敏

    教师健康幸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以“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构筑幸福教育人生”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普查,对教师职业认知、职业情感、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职业倦怠等因素,按照不同年龄段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和施策研究,立足不同职业阶段教师的特性与需求,既重视从知性层面提升教师胜任力,又注重从心性层面提升教师觉知力,进而促进教师达到灵动、松静、有联结感的生命状态。

    根据教师的职业心理变化,教师职业可分为4个阶段。

    适应期:是指教师工作0—5年时期。这个时期教师工作热情高,求知欲强,但职场经验不足,容易自我否定。在处理关系上也会比较茫然,大部分教师会有混乱感、低自尊感,需要不断确立自我。

    成熟期:是指教师工作6—15年时期。这个时期教师对工作内容已基本掌握并胜任,人际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因正处于职业突破的关键期,心理压力较大,加之正处于谈婚论嫁期和生育期,来自情感、家庭、育儿的诸多因素也会影响教师心理状态,出现焦虑、抑郁比例较高。

    巅峰期:是指教师工作16—30年时期。这个时期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智慧,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也趋于稳定。但这个时期容易走向两个方向:有些教师会因为职称评定等外部考核已完成,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些教师形成了良好的内驱力和职业认同感,井喷式产生教育教学成果,跨入学科带头人、名师行列,由内而外享受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

    平稳期:是指教师工作30年—退休时期。教师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受年龄影响较大,这个时期工作热情正在慢慢消退。有些教师会“倚老卖老”,在人际关系上比较强势甚至疑心重;有些教师会因为工作生活都很安定而进入情绪最平稳、与世无争的时期。

    需要注意的是,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每个人的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也会在不同阶段之间反复或在同一阶段中出现高低谷,这都很正常。

    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共性和不同职业阶段的心理特征,芙蓉区系统制订了教师身心健康促进方案和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帮助不同阶段教师提升胜任力,匹配其所处阶段相应的能力。

    适应期教师:跟学勤练,角色适应,给予安全感。对新教师要快速帮助他们完成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学会基本知识技能。区教师进修学校开设了新教师岗培班和各学科培训班,指导新教师尽快画好自己的“职业成长地图”。在情绪调适上,由于新教师年轻气盛,容易“头脑发热”,我们会安排以活动性团体辅导、自我认知、情绪识别为主题的课程,使其更快适应角色。

    成熟期教师:多元创新,角色认同,体验自主感。成熟期教师如果感觉限制过多,就很容易出现习得性无助、无价值感等心理。因此,多给他们一些自主发挥的空间,创设多样化、挑战性机会,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例如在研讨展示活动中设置主持人、场务组、宣传组等,让教师轮流担任不同职务;在对职业能力的评价中坚持多元化、积极导向评价等,让教师能在这一阶段体验自主感,形成职业认同。

    处于成熟期的教师也正是人生爱情、婚姻、家庭的不稳定期,基于现实的考虑,我们开设了心理学前沿课程,如“家庭生命周期”“生命健康的自我关怀”等,让教师用“理性+感性”多视角看待自己的生活状态和问题,并学会正确处理。

    巅峰期教师:成果凝练,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感。巅峰期教师对应的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阶段。引领教师登峰攀顶、收获职业硕果,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成立名师工作室、评定学科带头人、鼓励教师主持课题研究、搭建平台展示风采等。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主要原因还是缺乏新鲜感和期待被看见、被理解。在情绪调适上多引导关注自己的身心反应,觉察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来源,不排斥不拒绝情绪,观照自己的行为模式,改变固有认知。

    平稳期教师:传帮扶带,自我接纳,建立联结感。平稳度过中年危机是这一时期教师最大的挑战。在调研中发现,中年危机主要是情绪调适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但并不是他们不会不能处理好,核心在于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的人生课题。因此,我们为这些教师安排了这个阶段最需要的心理活动,如“生命的意义”分享会、《西藏生死书》读书沙龙等,引领他们直面自己的恐惧,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深层联结感,从容接纳生命的不确定性。

    以上是在知性层面提升教师胜任力的促进行动。除了提升胜任力,从心性层面提升教师觉知力也很重要,即启发教师自我觉知,有意识地关注、体察与体会自我的身心状态。如有意识地觉察自己在应对压力时的身心状态,捕捉从适度到过度的预警信号,以便及时自我调节。为此,我们创新设计了系列“教育现象学”基础课程、“生命成长与交融”观察反思活动、“觉身、察情、观念”心性层面课程,以此提升教师心性素养,从无明走向有知有觉。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心理教研员)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