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正是春耕的好时节,此时不误农时便是不负春光。近日,浙江省义乌市龙回实验小学开展了“植此青绿,播种春天”主题的春耕节系列活动。活动中,学校深入挖掘春耕中的审美元素,并将美育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让学生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体验美的浸润。
躬耕立己,体悟劳动之美
东风送暖,梨花飘香,春耕就此时开启。在领取锄头、草帽等农具后,学生分小组有序前往各自的责任田。他们头戴草帽,在田间地头辛勤耕作,撒种浇水,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开垦土地的乐趣。
在蔬菜区,学生尝试种植西红柿、四季豆、黄瓜等作物。果树区的学生在学习种树和嫁接技巧。烹饪区里,学生从揉面、剁馅开始,亲手制作当地春季特色美食——“清明果”和包子。大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揉搓、包馅、捏团,不久之后,形态各异的清明果在学生手中逐渐成形,并在一番蒸煮之后散发出诱人的香甜。软糯的清明果不仅承载着春天的味道,而且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印刻在学生的记忆中。
高年段学生在领取种子和幼苗后,思考如何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以提高种子和幼苗的存活率,同时学习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手抄报等形式记录成果,制作成班级专属的种植手册。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绘画能力。
中年段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特色花瓶,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他们将亲手栽种的绿植摆放在校园各处,为学校的春光添了新绿,并提醒大家增强环保意识。
低年段学生在六年级哥哥姐姐的带领下认识校内植物,为植物制作“姓名牌”,书写环保标语,并将自己的作品悬挂在植物上。学生的创意作品连成线、缀成片,织就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校园风光。
整齐的菜苗、挺拔的果树、香味扑鼻的清明果,让这段关于春日劳作的记忆“色香味”俱全。
“羊羊婚礼”,享受创意之乐
审美具有丰富性、情境性和体验性特点,这要求美育过程中要创设丰富的审美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在审美活动中,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学校为了充分发挥农耕文化的浸润作用,先后建设了荷美广场、龙荟园、种子博物馆等文化景点。为丰富校园植物种类,学校有目的地搭配种植品类,力求让校园环境和谐美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龙荟园是一个微型田园,设有种植区、养殖区、烹饪区和阅读亭。学校在遮阳棚上悬挂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学生绘画作品,在墙上展示优秀的劳动成果。周边憨态可掬的稻草人更为龙荟园增添了浓厚的农耕气息。
春天油菜花盛开时,学校的吉祥物——小白羊“绵小回”重返龙荟园。学生遵循传统礼仪,举行了“放羊图”仪式。一些学生还提议举办“羊羊婚礼”,学校全力支持学生的创意。
“婚房要有‘喜’字”“外面还要有很多‘爱心’”“要有喜糖”“再来一些风车”……在学生的一个个创意中,大红的喜字、红花、喜帖、喜糖、礼物、祝福、证婚人等一个不落地准备就绪。经过请教、研究、制作、布置等环节,学生办出了一场喜庆祥和、充满乐趣的“羊羊婚礼”。
在活动中,学生体验了传统风俗文化,学会了合作、互助、感恩,了解怎样关爱生命。这场“婚礼”的温暖与幸福温润了学生稚嫩的心灵,在喜庆美好的氛围中提升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反思提升,深化审美认识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依照“美育评价机制倡导重视过程性评价,引入阶段性评价、作品评价、个人能力展示与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要求,学校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过程。学生有的用画笔描绘、有的用相机记录、有的用文字描写、有的将这份美好的春日记忆藏在一首歌中……回忆过程中,学生将感性的审美体验与既有经验结合,形成新的认知,进一步促进了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
通过本次春耕节活动,学生动手实践、流汗劳作、接受锻炼,共同体验春耕的艰辛与快乐,感受春耕节带来的独特美感,并将劳动的精神、追求美的情怀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深深植根于心。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义乌市龙回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