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儿歌课程促进“普特融合”
桂阳玲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育新第三小学是一所“普特融合”学校。作为促进特殊需要学生与普通学生融合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以儿歌课程作为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把儿歌与游戏化教学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效显著。2023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融合教育实验校。

    为了应对普特融合学校学生在拼音学习上的挑战,学校教师运用有趣的儿歌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生需要根据听到的发音,选择正确的字母卡片,并唱出相应的儿歌。比如单韵母“i、u、ü”教学儿歌为: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嘴吹口哨,ü、ü、ü。通过这种游戏方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拼音。

    为了点燃普特融合学校学生的识字热情并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我们精心设计了拆字、归类等儿歌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欢快流畅的儿歌旋律中,伴随着猜字谜、诵读儿歌等趣味盎然的游戏,轻松愉快地认识汉字,帮助他们深化对汉字字形和字义的理解。

    如“金”字儿歌: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学生读一遍就能猜出“谜底”来,读到“糖”字时,学生都情不自禁地抿着嘴笑起来。通过拆解汉字的各个部分,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的各个组成元素,进而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字形,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学校精心地将教学内容改编成儿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儿歌的韵律与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静夜思》阅读教学中,我们将原诗改编为儿歌帮助特殊需要学生理解文意:月光洒在床前亮/就像地上铺层霜/抬头望向天上月/低头思念我故乡。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儿歌游戏的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而且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并增强了自信心和合作交流意识。比如儿歌《请你帮个忙》:有困难,请人帮忙/见面微笑扬脸上/礼貌用语大方讲/事情表达要流畅/自己帮人莫记上/他人相助永不忘。

    儿歌游戏法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在实践中,我们欣喜地发现特殊需要学生也对儿歌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积极参与游戏,提高了学习效果。

    儿歌的旋律和节奏引人入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课堂上,学生通过参与儿歌游戏,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仿说仿写能力,促进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组织能力。

    如融合班学生创作的《四季》:桃花朵朵,她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西瓜圆圆,他对蝉儿说,我是夏天/菊花簇簇,她微笑着说,我是秋天/雪花飘飘,他开心地说,我就是冬天。

    再如普通班学生创作的《雨点儿》:一二三四五六七……数也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沙沙沙,雨点儿落在树上,它就在树叶上捉迷藏/叮叮叮,雨点儿落在伞上,它就在伞上跳舞/啪啪啪,雨点儿落在屋顶上,它就在屋顶上滑滑梯/哗哗哗,雨点儿落在小河里,它就在小河里奔跑着找妈妈。

    通过在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作文等板块进行儿歌游戏化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特别是特殊需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其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儿歌游戏法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关注特殊需要学生在游戏教学中的特殊需求以及满足普通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普特融合教育提供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育新第三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