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诗话
诗词中的童趣
王俊丽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这段时光天真无邪而又趣味横生,出现在诗人的笔下更是满满的童趣。

    一年四季,孩子都有不同的娱乐活动。当春风吹起的时候,风筝成了孩子的最爱,“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个“忙”字写出了孩子放风筝时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当百花争艳的时候,捉蝴蝶又成了孩子的一项活动,“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用“急”字和“追”字写出了孩子被蝴蝶吸引着四处奔跑的情景——有趣的是,追着追着蝴蝶不见了,此时追蝶的孩子应该是摸着后脑勺,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吧?

    夏天,大人忙于农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可小孩子也不闲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树荫下学着种瓜。当蝉声响起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又被吸引过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原本正在牛背上唱歌的孩子突然间不唱了,眼睛死死盯着树上的蝉,准备趁机捉到手里。河边钓鱼也是孩子的最爱,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一诗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人用“遥招手”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专注于钓鱼,生怕惊动水中鱼儿的可爱情景。莲花绽放,小孩子更是闲不住了,白居易写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首富有画面感的诗,写出了孩子可爱可亲又可笑的一面,读来让人哑然失笑。

    天寒地冻的冬天,孩子仍有好玩的活动。“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它们不顾寒冷,从盆里把冰块脱下来玩耍,恐怕会这样做的也只有天真的孩子了。更可爱的是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把冰穿上彩线,当作一种乐器来敲打、弹奏。正当孩子听着美妙的乐声时,事情突然“反转”,冰块破裂,碎了一地,“忽作玻璃碎地声”,此时的孩子应是一脸惊诧的表情吧。

    孩子的好奇心也极强。唐代崔道融的《溪居即事》一诗写道:“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正在玩耍的孩子,看到钓鱼湾里来了一只小船,以为是有客人登门,赶紧跑回家把柴门打开。至于唐代贺知章那句著名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也极有趣——面对不熟悉的客人,孩子赶忙“笑问”从哪里来,正是他们好奇心的一种表现。

    宋代杨万里在《舟过安仁》一诗中写道:“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不下雨却张着伞,原来孩子想用伞当帆让船前进,他们看似玩闹的怪异举动中却透露出属于孩子的聪明和伶俐,读来让人喜不自禁。

    童年也是为人生奠定基础的时候,孩子在游戏之余还要学习。明代陈淳有《训儿童》诗八首,其中包括“孔子”“颜子”“曾子”等先贤,还有几首关于儿童的礼仪和行为。比如,“进退”一首便写道:“进退须恭敬,时时勿敢轻。先生趋拱立,长者后徐行。”

    诗词中的童年,欢乐自由又趣味十足,不经意间又将我们带回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作者单位系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第四十九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