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院校一体促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周小燕 黄 桦

    为推进粤西地区基础教育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岭南师范学院作为粤西唯一一所师范院校,与粤西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协同联动打通大中小科学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通道。岭南师范学院科学教育团队自2021年起,与粤西地区多所中小学合作,签订教育帮扶合作协议,在三年多的探索实践中,除了赋能中小学科学课堂常规化开展、课后服务科技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外,还整合粤西地区科技协会、科技馆和科普基地、科技名师工作室等力量,开展科普进校园、科学家精神讲座、科普剧表演、科技运动会、科普研学等一系列活动,推动粤西中小学积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院校科学骨干教师到中小学挂职副校长,加强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支持。针对粤西地区中小学对科学教育监督和支持不足,中小学校长、科学教师对科学育人作用和目标认识不深刻,从而导致对科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岭南师范学院选拔科学骨干教师,通过当地教育局委派到中小学挂职副校长,主要负责科学教育工作。在挂职副校长期间,为帮扶校制定5年科技特色学校发展规划,通过科学文化构建、科学课程建设、科学教学改革、科学课题开展等将帮扶校建设为科技特色学校。

    夯实中小学科学课堂主阵地,赋能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常规化开展。科学课堂常规化开展是落实科学学科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粤西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科学课堂不能常规化开展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与合作中小学多次沟通协商,结合师范生教育见习、研习、实习、顶岗等工作,岭南师范学院选派优秀指导教师和科学师范生到中小学开展科学课堂教学实践,周期为一个学期,结束后换另一批,三年共选派6名指导教师和68名科学师范生为粤西地区中小学100多个班级教授科学课,保证了粤西地区中小学科学课堂常规化开展。

    整合多方科学教育资源,构建大中小科学教育一体化特色实践活动。丰富的科技特色课程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这在新课标中也有相关要求,如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原则上不少于10%的教学要求。但粤西地区中小学由于科技教育资源匮乏及各种科学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导致科学实践活动很难开展,或者有些科技活动开展没有凸显科技教育效果。岭南师范学院科学教育团队通过整合科技协会、科技馆和科普基地、科技名师工作室等资源,结合中小学实际情况,构建大中小科学教育一体化科技特色实践活动,重整了资源,实现了协同发展。

    数字赋能大中小科学教育,推进粤西城乡科学课堂一体化发展。传统的科学实验教学需要大量实验器材,而帮扶校实验室通常装备不足,如何在经费、师资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迅速开齐开足实验教学?岭南师范学院巧借数字化科学实验资源,为帮扶校提供虚拟仿真科学实验资源,如虚拟科学实验、3D打印、虚拟建模等,打造数字化科学实验教学环境,让中小学生在数字化科学实验环境中体验探究乐趣。另外,帮扶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岭南师范学院借助粤西教育行政部门的“互联网+城乡一体化”办学工程,与帮扶校开展科学专递课堂,推进城乡科学课堂一体化发展。

    构建大中小科学教师发展共同体,提升科学教师教研能力。只有科学教师队伍能力提升了,才能发展学校科学教学水平和质量。粤西地区中小学科学教师缺少自我提升的平台,为此岭南师范学院构建由科学教育专家、大中小科学教师、科学师范生组成的科学教育教研室,定期开展科学培训、教学研讨。同时,以岭南师范学院科学教育本科生课程为基础,由科学教研室共同开发趣味科学实验、航空模型科技活动等特色课程,深受粤西地区中小学师生的喜爱。这种由科学教育专家诊断和科学名师指引,与中小学科学教师及科学师范生形成的大中小科学教师发展共同体,有效提升了科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作者单位系岭南师范学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