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读校
推动教师成长的“三板斧”
本报记者 崔斌斌

    刚刚过去的7月,江苏省宿迁市经开区第一实验学校(简称“第一实验学校”)申报的《基于“五育”融合的润泽生态课程建设》正式入选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一所学校办学仅一年,就成功立项3个省级项目或课题,这似乎并不多见。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记者采访发现,该校在建立之初,就在教师成长方面进行了人人有科研、人人有故事、人人有导师的布局。

    人人有科研

    教师朱雨晨、郭梦迪是第一实验学校的两位年轻教师,在校长李凤的指导下,二人今年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开展指向五育融合的生态劳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如今类似的研究对他们这样的年轻教师而言并非高不可攀。

    该校校长李凤是正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曾两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她看来,除了完成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学校品质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于是,到第一实验学校担任校长后,李凤就倡导人人做科研。而且学校要求科研内容必须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困惑中来,不能为了做科研而做科研。

    新建学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教师抱怨“不会做”,怎么办?学校除了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进行直接指导外,还建立了学校教育科研专业委员会及科研管理体系,明确了课题管理责任人,校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等都成为不同课题的“第一责任人”。

    除了省级、市级的大课题,还有学校层面的小课题、微课题。

    在李凤看来,就像教和育不能分割一样,教和研也是分不开的,要结合起来。

    比如,数学教师肖利娟就立足课堂,以每节课的具体课堂教学为例,研究如何将学校“润学课堂”理念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现实案例等,让学生通过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等环节,深入剖析数学背后的奥秘,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比如,有教师发现,部分学生的周末作业完成情况很差,周一上午总是容易打瞌睡,由此,就开展了相关问题的研究,然后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安排作息。

    再比如,有教师发现,学生上初中后情绪容易波动,青春期现象比较明显,于是围绕这一问题,教师组成小团队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人人有故事

    在经开区第一实验学校,记者看到一个册子——“润泽教育”故事系列,其中有全校40多位教师记录的教育故事。

    教育就是建立关系,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关系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于是,从建校伊始,坚信这一理念的李凤强调,要从校长等行政人员与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好的关系出发,帮助学生悦纳自我,建构自己与家人、与同伴、与老师、与社会、与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教师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在第一实验学校两周一次的全体教师会上,总会安排一个环节,一两位教师带着他们的教育故事登台,向全体教师阐述自己对教育的观察、理解和感悟。

    一个学期下来,近半教师上台总结了自己的教育故事。李凤想,何不把这些故事结集成册,一方面大家能互相学习,另一方面也能留作纪念。就这样,“润泽教育”故事系列诞生了。

    语文教师、学校政教处负责人李海军就记录了自己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故事。

    新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大多贪玩、自律性差、不良习惯多……李海军有些烦恼,他决定一点一点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跟进。通过不断找学生谈心谈话,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渐渐地,学生有了慢慢变好的趋势。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情况,想要改变现状,要有满腔的热情,要有教育情怀,只有深入了解,认真分析才能解决问题。”李海军写道,“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用心呵护自己的半亩方塘,个人的教育故事一定会又长又精彩。”

    人人有导师

    在当地,第一实验学校被赞为“唯一拥有导师团的学校”。

    据悉,学校拥有以教育名家成尚荣、李庾南领衔,以23名江苏省特级教师、6名南通市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导师团。导师定期到校开展课堂诊断、管理帮扶活动,优秀师资实现全学科覆盖。此外,第一实验学校教师还会到部分导师所在学校进行观摩、学习。

    这样强大的导师团阵容离不开李凤的努力。

    南通被誉为江苏教育的高地,曾在南通工作40年的李凤看到了宿迁与之的差距,于是在宿迁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教育办的委托下,将南通乃至江苏省的许多优质资源引入宿迁,助推学校发展。

    如今,学校形成了人人有导师的局面。除了外部的专家导师,学校还组建了校内的导师制度。

    年轻教师虞亮曾在宿迁其他学校工作,2023年来到第一实验学校。此前,虞亮有点“佛系”,于是,以副校长翟平为主的“导师团”对他进行了持续帮助——一起备课,指导课堂教学,在思想上进行引导……导师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有时你可以随性一点;但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有责任意识……”看到比自己大二三十岁的老师都那么认真、那么负责,自己又有什么资格说苦说累呢?带着这样的想法,半年之内,虞亮的工作状态有了较大改观。

    去年的年终评优,虞亮的成长和进步大家都看在眼里,于是纷纷把票投给了他,助他评上了学校的优秀教师。“虽然这里的工作确实比之前苦两三倍,但很值得。”虞亮感慨。

    看到教师取得的进步,李凤的内心多了一些安慰。李凤表示,新学期,学校高颜值、高质量的新校区将正式落成,肩负“打造中心城区一流名校”的使命,面对当地唯一拥有学生成长智慧管理系统、唯一全面配备“可躺式”课桌椅的学校,李凤感觉肩上的担子似乎愈发沉重,但步伐也愈发坚定。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