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来了就是永康人”
陈业根

    位于浙江省中部的永康市,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是浙江省45个工业大县之一,制造业发达,外来人口多,截至目前登记外来人口68.1万,其中适龄随迁子女超过6.5万人,占在校生比例的40%以上。如何在基础教育、技能教育领域扛起经济大县重任,如何在以教育推动共同富裕中当好排头兵,是永康必须高分作答的时代新题,也是持续探索“随迁子女同城待遇、保障教育路上一个学生都不能少”的动力源泉。

    坚持以改革决心破题“两地论”。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繁荣的是地方经济,成就的是共富共享。永康市秉持“来了就是永康人”的价值考量,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最关注、最急迫的子女教育入手,全力畅通随迁子女从小学至大学的升学通道,让外来人员获得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和城市归属感。

    解决“升学难”,构建“一视同仁”招录机制。持证随迁子女全年龄段按照积分入学原则实现零门槛、零限制,与本地户籍学生入学后混合编班、统一管理;非持证随迁子女按照“兜底保障”原则基本实现市域内入学。而且,本地重点高中对随迁子女招录不设条件。

    解决“成才难”,健全“普职融通”职教体系。针对随迁子女对“普职分流”及生涯规划普遍缺乏系统了解的实际,永康市推出“普职延时分流”机制,将普职分流的时间点从中考延迟到高一,高一新生统一注册为普高学籍,按照普高教学计划学习一至两个学期后,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择继续就读普高,或转为中职学籍,让更多随迁子女圆“大学梦”。

    坚持以教育优先破除“三大难”。永康市秉持“再怎么重视教育都不为过”的理念,推动形成集中力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良好氛围。

    确保教育发展不缺地。永康工业发达,用地指标稀缺,但始终坚持“再缺地也不能缺教育用地”的原则,不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规划和有效配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随迁子女集中的工业发达乡镇倾斜、向随迁子女生活的边缘地区覆盖,形成与人口分布相匹配、相适应的教育资源布局。

    确保教育发展不缺钱。虽然经济下行让财政承受压力,但永康始终秉持“再难不能难教育”的理念,持续健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全力保障教育投入“只增不减”。

    确保教育发展不缺人。坚持“动态调整、优编强教”的原则,结合全市学校布局、学生生源变化情况,永康市对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进行动态核定,优先保障教育系统用人需求,及时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空缺,明确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要求,实现“专编专用”。

    坚持以系统集成破解“城乡差”。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强化城乡教育统筹,以全市“一盘棋”思维打破城乡教育壁垒。永康市以义务教育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省级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公平化、均等化发展。

    公民同管。建立公民办学5个统一标准,即硬件配置统一、师资培训统一、质量监控统一、招生管理统一、收费监管统一,实施“城校+乡校”“强校+弱校”“名校+新校”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推出“公办+民办”结对互助机制,派驻“核心校负责人+专项指导员”组成的“帮帮团”,对薄弱民办学校提供全方位指导。

    师资同盘。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在于师资调配均衡。永康市推进教师由“学校人”向“集团人”转变,实行“一师多校”、教师走教模式,持续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学校;实施“一镇一宿”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工程,通过乡镇教育基金吸引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大力营造“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环境。

    教学同标。集团内各校推行教学课程、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学生评价五同步,共享课堂导学单、教学设计等资源,促进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资源同享。打破资源权属壁垒,坚持实践基地共享,打造服务于教育集团的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实现课后服务共享,核心校选派优秀教师到乡村成员校开展课后服务,打造科技、戏剧等“一校一品”课后服务课程。

    坚持以多元开放破冰“普职观”。“读普高嫌职教”的观念在一些家长和学生中根深蒂固。永康市聚焦“让学生学有所长,让学生真正成才”这一目标,立足工业大市产业实际,投入30多亿元建成五金技师学院,构建优质化、多元化、开放化的职教发展体系,不断拓展随迁子女通过职教道路成长成才的边界,打造了“东迁西归”东西部职教协作载体,让包括随迁子女在内的广大中西部学生享受东部良好职业教育,实现“毕业即就业”“成长即成才”。

    打破“山海合作”时空限制。永康市开发了“东迁西归”东西部职教协作数字化平台,建立了“东西联合招生+云上互动培养+就业发展反哺”的技能人才全周期学习培养模式,开通中西部随迁子女学生就读职教的“绿色通道”,让优质职教资源与中西部随迁子女“零距离”。

    建立“产教融合”培育机制。立足17万户市场主体、2万多家工业企业的庞大五金产业集群优势,永康市联合9个行业协会打造“现代五金产教合作联盟”,采取定向委培、跟岗实习、专项实习等方式,双向破解技工人才紧缺与随迁子女就业难题。同时,构建与企业生产项目、车间岗位标准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有效缩减企业培训投入成本和随迁子女上岗学习成本。

    (作者系浙江省永康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