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美国《纽约客》杂志登出一期封面,描绘的是一个人类乞丐在大街上乞讨,大街上川流不息的竟然是机器人。
当ChatGPT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智能”,发展出代替人类辛辛苦苦才能学会的技能时,人类的出路在哪里?当教师还在教授学生记忆、背诵、理解等低阶思维时,我们的孩子未来将如何面对复杂且严酷的生存考验?
课堂上,我们究竟要教什么、怎么教,才能让孩子去适应未来的变化?那就是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促进学生的学,培养高阶思维,促进能力迁移,真正打造会思考、会运用的核心能力。
一
我们为什么提倡要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应运而生,指向现存教学中的大量问题。以英语教学为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指出了现行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严峻问题,如重知识,轻认知和思维,表层化、碎片化……种种问题核心就是过于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课标中明确提出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和教学评一体化、大观念等理念,以最大程度促成教学从教转向和保障学生真正的学。
既然如此,学生怎样的学才算真正的学?
对此学界有不同的理解,但无论如何,真正的学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创设学生面对的真实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情感,达成新情境下知识与能力迁移的深度学习历程。
二
以我刚刚参加的英语教学设计大赛的经历为例。这次比赛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为学生的学而教。
决赛语篇是一篇关于网络热词的文章,探讨网络热词对人们沟通和思维上的影响。但这篇文本存在语言难度,并且学生从来没有真正学过议论文这种文体,加上借班上课,怎么办?
作为比赛课,怎样的设计才能有素养又出彩?
在六次磨课中,我经历了三次转向:起初教学重点放在主题意义上,也就是深入挖掘网络热词背后语言对人的影响,但整个课堂充满了灌输,忽略了议论文文体特征;第二次转向批判性思维,结合议论文文体,鼓励辩证看待网络热词现象,锻炼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但更多是规定好的封闭信息而未能激发;第三次确立学习能力迁移的重点,从社会评论类文体出发,让学生学会看一类文章,在自主选择思考和评论校园现象中发展思维品质。
这三次转向一次比一次难,最难的是从教师的立场转向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会在什么情境下阅读到这样的文章,需要学会什么样的技能和策略,如何达成通过学一篇会一类文章的阅读?学习了这篇文本怎么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
三
那么,要促成学生真正的学,教师该怎么做?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可以归纳为专业实践、专业阅读、专业反思。对于新手教师来说,是通过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通过研究文本、教学实施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成效来积累专业实践。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遇到一个个问题:为什么学生总是不理解?为什么精心设计的活动没有达到预期?为什么一样教学生差距却这么大?要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也需要专业阅读的启发,通过专业书目、期刊、课标等经过高度凝练的成果来获得新的认知工具,从而找到教学改进的突破口。同时,伴随实践和阅读的还有专业反思,是一次次课后反思和复盘,是对课堂教学细致入微的研究,以达成对一个问题的深度理解,在研究反思中实现专业能力的螺旋上升。
而对于有经验的教师而言,能否在成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再往前一步,能否通过梳理感性的教学经验并去粗取精,提炼出面向当下学生的学且有一定传播价值的成果,以帮助更多的教师成长精进,成为一名会上课、会研究的专业型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曾说,“教师亟须在和ChatGPT的直面对话中,同步完成自我智能、自我生命的进化升级,唯有如此,地球上的‘人类’教师,才能在ChatGPT时代绝处逢生,在屹立不倒中重新崛起”。
在绝境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精进,和学生一起迎向未来。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能赢得未来。
(作者单位系上海七宝中学鑫都实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