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河南郑州的初冬,凉风乍起,位于郑州北部黄河迎宾馆的会议厅却暖意洋洋,来自全国24个省份的1300多名教师齐聚一堂,手中的笔争分夺秒地记录着台上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
听完讲座,河北省邢台三中语文教师刘伟骄恋恋不舍地走出大厅,由衷地感叹道:“我亲身体验了一场属于教师的盛宴。”
这是由中国教师报、郑州市惠济区教育局联合主办,郑州陈中实验学校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教师报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简称“课博会”)。本次课博会旨在“把学科打开,让课堂变大”,聚焦新课标背景下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发现大概念的本质。
乐享课堂,在教师的主战场
负数是数吗?学生与数学家帕斯卡进行了一场虚拟讨论……陈中实验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孩子的童声与教师的笑声交织在一起。
“很松弛,很愉快,在这节课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五年级(5)班学生程怡涵上完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顾峻崎的《认识负数》一课后大呼过瘾,甚至“还想再来一节”。
河南省漯河市教育局资源中心主任海敬亭告诉记者,顾峻崎的这节课是他近几年听到的最好的课,他用“从游”二字形容课上的师生状态,“‘从游’是指学生跟从老师学习,就像鱼儿在水中跟着前面的鱼游动一样”。
“你和我不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学好数学的方法。”顾峻崎说。
“以课为媒,让课说话”是课博会的一贯宗旨,因为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
21日下午,来自全国上百位名师展示了110节好课,其中包括65节课堂展示和45节说课,在陈中实验学校的两个校区尽数呈现。这些“好课”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科知识课堂与跨学科融合课堂。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每个展示教室都不乏围观的教师,部分教室甚至被挤得水泄不通。
河南省滑县锦和街道英民初级中学教师王辉霞在这天下午听满了四节课,“松弛感”是她印象深刻的感受。“与我经常参加的公开课比赛不同,这里师生的生命状态都如此澎湃。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没有拘谨羞涩。”
大单元、大概念、素养导向等新课标理念在这些课堂教学中均有体现。陈中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史明月主讲了一节《游人物画廊 让温情回香》的融通探究课。课堂甫一开始,史明月便给学生抛出一个个沉重的问题:“这个单元里你们都看见了怎样的‘看客’?‘看客’离我们很远吗?你有没有无形中做过看客或成为被看的对象?”
学生若有所思……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世间百态’,在讲授前两篇文章时我们主要把方法教给学生,后两篇让学生自读;其中前两篇先以主角的视角分析孔乙己、变色龙的人物形象、文章主题等,再以次要人物‘看客’的视角分析文章,达到教学目标。”史明月告诉记者她的教学思路。
“《丧钟为谁而鸣》中写道,‘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袖手旁观的看客心理在这个社会上根植已久,我们要敢于担当。”课上一个孩子发言说。
守正出新,从新课标出发
“课标是基础教育的‘总纲’和‘法则’,落实新课标是基础教育最大的政治!”
操着一口闽南腔的普通话,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在主旨演讲中显得有些激动,这位深度参与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的学者不遗余力地强调新课标的重要性。新课标到底“新”在哪里?余文森一连用了五个新,“这是一种新教育,有新思想、新思维、新语言、新行动”。
而“深”字,是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徽研读新课标后的体会。
刘徽提出,“学科实践”并不等于写写算算,新课标之“深”在于教师要带领学生穿越知识的表层,进入深度学习,即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
“过去20年,我们的教育把人变得更像机器;接下来的20年,技术将把机器变得更像人。”从新课标出发,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分校执行校长章巍一针见血指出了当下教育面临的挑战。
如何破除这一困境?余文森从新课标中找到了答案。
“要培养什么人?答曰:具有核心素养的人。”
而在章巍看来,核心素养是一把解开当前教育困局的钥匙。相比于更偏重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他认为“知识属于社会,可以依靠他人传授,但素养却属于个人,只能自我生长”。
刘徽也认为,把握素养目标是推进当前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前提。在她看来,素养的内核是“真实性”,指向创造性地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如何去做,从大概念到学科实践
“核心素养如此重要,应该如何落地?”会场上,不少教师发出不约而同的疑问。
大概念、大单元,与会专家频繁提到这两个关键词,这正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关键是要在大概念引领下开展大单元教学。
“‘大概念’并非指学科中某一知识的具体概念,而是指相对稳定、有共识性和统领性,能够反映学科本质的核心观点。”章巍认为,大概念是核心素养在单元内容上的投影,其要素在于三点:鲜明的学科观点、可迁移的学科规律和深刻的学科判断。
余文森则认为,大概念是“知识”的世界观,有利于帮助教师实现“少而精”的教育。“大概念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大概念,更是学生学习的大概念。”在他看来,好的大概念应对接和体现核心素养,并有助于学生自主和深度学习。大概念还要追求一种“三观一致”,如方法的相同、思维的相同、价值的相同、目标的相同等。
大概念虽好,但其专业性决定了它无法直接呈现给学生,如何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通过学科实践去培养人。”这是余文森的回答,“学科实践是学生学习和儿童成长的主渠道、主路径,要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
在陈中实验学校的大单元学程设计中,他们以课型建模的思路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了三种课程:带领学生“综观森林”的单元导读课,引导学生“局部审美”的融通探究课,引导学生学会“植树造新林”的单元整理课。
“只有引领学习者持续思考并回答核心问题,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对大概念的理解状况。”在章巍那里,为学生提出“核心问题”是他的法宝。“核心问题是大概念在学生层面的‘翻译’,如果大概念是谜底,那核心问题就是谜面。学生怎样学习,取决于我们怎样设计。”章巍强调。
……
一天半的会议结束了,时值农历小雪节气的中午,1300余位教师仍在中原冬日的暖阳里意犹未尽。
“课堂改革没有终点,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没有终点。”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俊凯信心满满,希望本届课博会能让各位教师开启一段新的课改旅程,为下一阶段的课堂变革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