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德行方略
让法治教育不再“单调”
马霖霞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冯家小学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学校,学生多为当地居民或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薄弱,法治观念淡薄。为此,学校结合当前教育实际,开展“一体三翼”法治护航体系的实践探索,以学校渗透式普法为主体,依靠法治副校长进行榜样式普法,创新法治课程开展活动式普法,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推进家校拉网式普法,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等途径,提升师生的法治素养,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渗透式普法:筑好法治主阵地

    作为普法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利用校园环境打造、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升旗列队仪式举行、重要节假日礼仪教育等开展普法教育,以渗透式普法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一个法治教育阵地。学校充分利用道路、地面、墙面等设计法治知识问答、宣传法治故事、搭建法治教育书柜,让学生在校园的休憩地玩一玩、读一读、看一看,潜移默化了解法治知识;结合学校的文化,设计代表法治精神的吉祥物,如作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学校以灰雕艺术为特色,将象征司法公平和正义的獬豸雕刻在校园灰雕照壁上,让法治元素融入校园文化。

    一次法治教育广播。每周一次,由学生介绍法治知识、欣赏法治歌曲、讲演法治故事、学习法治人物等,优美的广播旋律、动听的少年广播,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知法、懂法。

    一堂法治教育课。教师利用班队课、道德与法治课、心理课等,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结合班级的礼仪教育、劳动教育等开展身边的法治教育;结合校园欺凌现象,让学生演一演、辩一辩、说一说,不断纠正错误行为,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本法治教育册子。学校将普法知识以宣传册子的形式发放到学生手中,册子内容有学校的礼仪规范、法律知识、民法典小故事等,让学生常读常学常议,从小种下“法治”的小苗。

    一次宪法日活动。每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学校党支部联合少先队设计宪法日活动方案,领读宪法、学习宪法、实践宪法,将国家宪法日活动仪式化,形成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氛围。

    以学校为主体的法治教育与日常教育紧密相连,融于德育、融于课堂教学、融于日常交流。如法治黑板报评比、普法手抄报制作、普法征文比赛、宪法日宪法晨读、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多种形式宣传,渗透式普法。

    榜样式普法:引入法治副校长

    随着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规定》正式实施,不少司法机构的律师、派出所的民警、法院的检察官等进入校园成为法治副校长,承担起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为此,学校引入法治副校长为学生提供法治教育的案例、树立公正法治的榜样。

    一是开辟法治教育基地。学校在法治副校长的牵线下带领学生到法治基地实地参观学习。如走进乡村综合治理办公室看禁毒宣传手册、聆听禁毒宣讲,让学生认识毒品样本,了解毒品危害;走进法院,参观法官工作的地方及审判场所,与法官面对面进行交流。

    二是聘请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校长的职责,主要是研判法治事件、处理法治案例、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分享法治教育案例。如国家宪法日,法治副校长领读宪法,与学生互动法律知识,分享守卫国门的安全与法治知识。当校内的欺凌事件或家校矛盾升级时,法治副校长就是最好的调解员和审判员。在校园里他们就是学生心中正义的化身。 

    三是体验模拟法庭。威严的法庭令学生崇拜、向往。来自司法所的法治副校长为学生带来真实案例,由学生自主排演,在法院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当学生穿上小法官的衣服,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在活动中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法治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实践式普法:创新法治实践课

    实践式普法是法治教育的有力抓手。学生没有实践的操练,就没有普法的实效。

    一是将法治游戏融入课堂。游戏是少年儿童比较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普法效果显著。如举行法治游园会,“你来比画我来猜”“最强大脑抢答”等游戏,让学生玩得不亦乐乎;“真人版大富翁”“抛骰子”“比点数”“回答地图上的法治小常识”等,让围观的师生乐得前仰后合;原创校园法治“剧本杀”上线,让学生一边推理一边学习法治知识。

    二是将模拟法庭进驻校园。“学生法庭”社团着力培养学生自己的“法官”“审判员”“辩护律师”等,开展模拟法庭辩护活动,通过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正反方辩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法庭也接受教师委派处理学校的欺凌事件或不文明事件。学生法庭不仅是学校法治教育的操练场,还是学生维护正义的民间司法所。

    三是将法治社团搬上舞台。法治社团成员通过资料搜索、调查问卷、采访走访等方式了解法纪法规,也用法治小报、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我国的司法制度,剖析身边的违纪违法行为,同时将与法治有关的儿童剧、戏剧搬上舞台,向更多的同龄人宣传儿童视角下的法治天地。

    拉网式普法:牵手家庭法治

    每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因素,普及家庭法治教育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任务。

    一是“大政策”宣讲行动。新时代背景下,家长应更注重社会的法治观念,注重孩子的法治素养,尊重社会公德,对人对事有敬畏之心。为此,学校召开家长会,举办法治家长论坛,传达法律知识、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线上线下共同宣讲家庭教育促进法,让家长明确知晓自己的法律义务,“依法带娃”;宣讲民法典,监督家长做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是“大家访”服务行动。只有了解孩子的原生家庭,学校教育才能对症下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近距离观察家庭教育环境,给家长提供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指导家长对孩子开展全方位教育,包含饮食、心理、安全、睡眠等。法治副校长走进特殊儿童家庭普及法律知识,告知特殊儿童父母监管的义务和责任。

    三是“大学堂”教育行动。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理事会会议,减轻家长内卷带来的焦虑,提醒家长空出一些时间,走进孩子的心灵,真诚进行沟通,更能提高家庭幸福指数;邀请家长进学校,参观食堂、开放课堂、体验餐饮、谏言建议,让家长既能获得对学校教育一线的直观感受,又能主动参与学生的实践教育。

    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夯实校内基础到加强校外联动,学校创新方式方法,以学生喜爱的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推动青少年立法于心、践法于行。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冯家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