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
论校长: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四力”功夫
金久仁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校长作为学校场域中推动教育家精神落实落细的组织员、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引导员、教师何以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示范员以及教育家精神引领发展的协调员,在打通教育家精神从政策文本走向育人实践“最后一公里”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这就需要校长在政治领导力、道德感化力、变革创新力和管理执行力“四力”上下功夫。

    站稳国家立场,提升政治领导力。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校长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和国家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学校组织员,首先应提升政治领导力。一是要站稳国家立场来组织弘扬教育家精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落实到育人实践中,始终以国家立场强化学校办学方向,自觉将学校发展方向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要在弘扬教育家精神过程中站稳国家立场,将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作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第一要务”,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定力和学校教师的政治自觉,通过自身在学校管理和领导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政治影响力,把教育家精神沁润到每一个教师的思想深处。

    站稳师生立场,提升道德感化力。校长的“第一身份”是教师,同时兼具“引导教师的教师”之领导责任,在推进教育家精神实践中担任引导员角色。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职业的独特精神品格,品格的塑造本质上需要超越“师德”底线的规定性实现精神品格向上向善的引导性,这种引导性的实现需要校长以自身的道德感化力来点亮广大教师的“信仰之光”。因此,践行教育家精神,既要求校长自己有“信仰之光”,又要求校长突破权力身份,以超凡魅力型领导为职业追求,引领教师将践行教育家精神从制度层面的法定责任走向一种道德自觉,通过自身所展现出来的道德魅力铸就广大教师的“信仰之光”,在潜移默化的价值示范中传导出广大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站稳学校立场,提升变革创新力。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创新的实现需要有一个善于变革的校长。践行教育家精神,一方面要求校长具备“自上而下”的变通能力,创新性地将国家关于教育发展改革以及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新任务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学校层面的施工图和任务表,真正用学校改革之笔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答卷;另一方面要求校长有“自下而上”的生成能力,校长作为基层改革的设计者,在推动学校育人方式以及教育家精神实践范式生成为国家制度安排方面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为更多学校和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开展育人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站稳发展立场,提升管理执行力。校长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关键少数”,如何对内对外协调“绝大多数”通过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必答题。这既需要校长协调校内各方,按照相关权责,团结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汇聚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群体共识,引导全校上下自觉形成学校事业发展的行动合力;也需要校长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以“胸怀天下”之气度打开校门办教育,主动与国内外先进学校、校友资源、社区社团以及家长等做好沟通协调与互学互鉴工作,从而构建学校事业发展的“共同体”,以学校高质量发展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之大厦。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