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实践的实质是让学生回到真实情境中去做一件与学科高度关联的事。新课标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学科实践的最终实现需要实践主体完成知识建构。落实到具体的拼音教学上,就是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实践主体一年级新生的认知基础上。
关注情境创设,拼音单元“一境到底”
从拼音教学内容的编排来看,教材中14篇课文的插图都是基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设计的。从地点看,有校园、家庭、公园、郊外、乡村、森林、海边等,范围广泛;从形象看,有人物,也有动物、事物,生动有趣;从内容看,有体育运动、文艺表演、课堂学习、休闲活动、家庭亲情等,丰富多彩。这些插图有故事,有意蕴。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插图,将课堂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
结合拼音教学的目标,立足拼音教学的整体性,我们还可以将拼音教学全程置于一个大情境中——“乘坐拼音列车,玩游快乐学堂”,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开启拼音学习之旅。每篇课文的具体情境可以根据课文插图来设计。比如第一课“ɑ、o、e”,可以创设坐上列车“去开心农场游玩”的情境;第四课“d、t、n、l”,乘坐列车“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艺术节”;第五课“g、k、h”,来到新站点“燕山公园”。
关注方言影响,聚焦问题有的放矢
发音方法的教学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区方言对声母、韵母发音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比如在吴方言中,普通话的声母r与l、n与l有时会混淆,有些学生会将“热”读成“乐”、“肉”读成“漏”、“耐”读成“赖”、“女”读成“吕”。如果存在这两种情况,在教学声母“n、l、r”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对比读,结合三个声母的不同发音方法,做有针对性的矫正指导,从发音部位、舌位、口型等方面比较三者的差异,如在区分r与l时,可以提醒学生牙齿动作的不同:发音时发“l”的时候上下牙一定不要相碰,发“r”的时候可以轻轻咬住上下牙帮助发音。在区分n与l时:发“n”的时候牙齿可以轻咬舌尖,用手感受鼻子的振动,发“l”时用舌尖碰触上齿龈,弹发成声,同时感受不到鼻子的振动。
关注游戏设计,构建有趣学习场域
在教学“j、q、x”时,教师设计了三个有效且有趣的活动。活动一:手指操游戏,旨在区分“b、d”与“p、q”四个相似的声母;活动二:儿歌课间操,低年级孩子有效注意时间短,跟着老师边唱儿歌边做课间操,既能得到放松又加强了对“j、q、x”的记忆;活动三:送信小游戏,用于检测巩固学生对声母的掌握情况。这些有趣的活动能紧紧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深受学生喜欢。
据我了解,在拼音学习中,有教师还设计了有趣的活动,如拼一拼、照一照、摆一摆、找一找小动物、拍一拍字母卡等,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沉浸其中,在活动中读准音、认清形、学拼读,在学中玩、玩中学。此外,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翻翻牌、转转杯、拉拉卡等拼音学习小工具。比如可以让学生用扭扭棒扭出ɑ、o、e等拼音的样子,用转转杯(两个一次性纸杯套叠起来,转动里面的单韵母,与外面的声母组成音节再拼读)练习两个韵母的拼法;用拉拉卡(拉动不同声调的韵母,与左边的声母进行拼读练习)进行拼读的四声练习;用翻翻乐(用卡纸制作,正面是音节,反面是笑脸,拼读正确时可翻到笑脸奖励自己)进行巩固练习。这些需要手脑协同使用的拼音学习工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完成拼音学习。
当然,游戏活动的设计要用心,要重视有效性,不要成为为了课堂热闹而流于形式的游戏。如果实施不当、组织不好,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拼音,反而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关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第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意一年级适应期学生的特点,科学确定评价起点。因此,拼音教学中要设计一些评价活动,一方面监测学生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评价形式要多样。教师除了语言赞美,还可以奖励小红旗、星星卡,或者奖励当小老师、给一个拥抱等,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形式都可以创新使用。此外,还可以运用展览、演示、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例如“j、q、x”一课指导书写的时候,可以设计评价表将书写的要求设计成“争星卡”:有几笔,知道有几笔写成(得一星)、住哪里,知道字母住在四线三格的哪里(得一星)、每一笔,正确书写每一笔(得一星)、真好看,字母书写整洁美观(得一星)。在学生书写的时候,对照“争星卡”来评价,便于他们及时改正。
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在学习拼音过程中,可以采用自己评、伙伴评、家长评、老师评等,大家参与,共同营造温馨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持续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总之,拼音教学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拼音存在的具体问题,不可一概而论、机械传授。
(作者单位均系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本文系2023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儿童生长为旨归的学科实践在场学习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B/2023/03/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