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
郭其龙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也是民生所系、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江苏如皋是“教育之乡”,自古崇文尚教,广大群众对优质均衡的高质量教育有着更多关切、更高期待。“十四五”以来,如皋市将服务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以“人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围绕群众所愿、所需、所盼、所念,矢志建设“高质量教育样板城市”,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县域模型,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全域均衡、全阶优质、全面发展、全民满意”成为如皋教育新样态。

    聚焦群众“所愿”,把“好学校、好老师”送到百姓家门口,致力于从城区到乡村“全域均衡”。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而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均衡是践行教育公平的第一步。如皋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资源同规划、教师共发展等行动,将教育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市人大“1号议案”督办推进。聚焦从城市到乡村办学条件一样好,“十四五”以来教育累计投入近13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20多所,其中乡村学校占比85%;聚焦从城市到乡村教师素质一样优,出台《领军校长评选管理办法》等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培育本土名校长、名教师。同时,开展城乡教师交流行动,城区学校校长交流比例达100%,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人才均衡分布在城乡。“全域均衡”的如皋教育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有公平优质的15年基础教育,不论居住在哪里、来自哪里,所有孩子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

    聚焦群众“所需”,用“好课堂、好质量”提升品牌示范性,致力于从学前到高中“全阶优质”。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最迫切所需”,而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回归课堂。如皋市立足学生、学段特点,减负与提质共进,推动学段“全阶优”、学生“人人好”。聚力课堂提质,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基础上,创推“课堂作业当堂清、课后作业校内清”,以提升常态课堂质效为目标,通过随堂听课、专项督导、视频回放等对常态课实时评价,引导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聚力整体提升,建立城乡联盟提质办学机制,深化集团化办学、学科联盟建设等改革,建设教育集团7个、覆盖33所学校,建有“学区联盟”7个、“学科联盟”99对,推动城乡学校同教研、齐备课、共发展。

    聚焦群众“所盼”,让“好品质、好生态”激扬育人生命力,致力于从全体到个体“全面发展”。

    家长最盼望的是孩子天真烂漫、阳光成长,而当前在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学生成长面临新挑战。如皋市建立体、卫、艺、心“四位一体”统筹机制,以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阳光成长。重建组织架构,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设立“学生健康成长研究室”,将学校教科室与教导处合并成立“教学科研处”,增设“健康促进处”,负责师生体、卫、艺、心等工作,构建一体贯通的管理机制;完善项目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本土开发的“三土”思政课程(国家热土、家乡泥土、思想净土)、新时代生活德育、“一校多品”体艺提升行动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

    聚焦群众“所念”,以“好服务、好管理”增强民生获得感,致力于从家长到社会“全民满意”。

    把群众心心念念的“小事”做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道”才能走得更稳。从“关起校门办教育”到“面向群众办教育”,如皋市以优管理、优作风带动优服务,坚持高效便民,建立反馈即办工作机制,全市学校“一把手”在校门口公开手机号码,24小时畅通民意反馈渠道,限时办结、跟踪回访,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合力共建,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教学观摩、安全督查、课后服务等,着力破除家校信息壁垒,形成家校双向奔赴的协同育人新格局;坚持创新服务,实施校园餐专项治理行动,创推镇区、学校“两级验收”,研发各学段四季带量食谱32套,鼓励学校自制“西式餐点”,试点开设“减脂专窗”,推进学生自主“点餐服务”,全链条管控、全对象服务、全方位保障,让校园餐成为放心餐、暖心餐。

    (作者系江苏省如皋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