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阅读路,闻得百花香。如何用不变的初心与万变的方式做好阅读这件事,是每个教育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如同绽放的烟花让人眼花缭乱,未经筛选的文章、虚假的新闻、没有营养的故事、博眼球的事件等,让许多孩子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如何破解碎片式阅读、浅阅读对沉浸式阅读产生的冲击,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亟待破题。为此,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把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列入全年重点工作任务,从五个维度全面铺开。 政策引领,营造阅读生态。双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读书工作,拨付资金用于读书活动开展;区教体局制定读书“四个一”工程,先后印发《关于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的通知》等方案,保障阅读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全区把创建“书香校园”作为提升学校文明指数的重要举措之一,倡导“大阅读观”,即将阅读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学习态度和一种文化素养,坚持将阅读与学校文化建设、课堂变革、教研活动相结合,构建了教育行政部门领跑、校长带领教师、教师引领学生、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影响社会的阅读组织体系,通过上下贯通、高效联动,以校园阅读带动全民阅读。 资源投入,打造阅读环境。5年来,双桥区高标准新建、扩建了5所校园图书馆,目前各校图书总量近90万册,基本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需求。此外,各学校巧妙布局,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构建阅读共享空间,将阅读空间延伸到教室、楼道及其他场馆,为师生阅读提供良好、便捷的环境和场所,营造了“人在书中,书在手旁”的阅读氛围。 课程引领,夯实阅读质量。区教研室以整本书阅读为抓手,以五大区域教研联盟为基础,逐步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展示与研讨,尝试探索“有盼、有法、有果”的“慧读悦享”新路径。教师根据整本书的编排特点对学生进行读前指导,激发学生阅读期待,让阅读“有盼”。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过程中搭建脚手架,辅之以相关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同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使阅读“有法”。在交流研讨中,教师通过拓展阅读文本、延伸阅读活动、延评阅读成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品尝到阅读“有果”。 打造品牌,激发阅读兴趣。区教体局倡导实施“阅读+”计划,将阅读与艺术、科学、生活、影视、研学、写作等相结合,使阅读可读可品可闻可触。每年组织“读经典、我思考”等读书活动,带动学生既读经典有字书,又做好研学无字书,开展红色研学、历史文化探源、地质生物考察、校外综合实践、社会大课堂等活动,把研究性学习与研学体验相结合,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做事,以探寻体验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资源整合,创新阅读载体。在开展阅读过程中,一些学生局限于教材内容,即使体现拓展提高也存在数量不达标、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为此,双桥区各学校致力于搭建全覆盖的阅读网络共享平台,利用班班通设施、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等,全面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注册、学习和应用,着力打造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教师通过平台快速筛选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学生的文章和书籍,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进入平台展开阅读。同时,师生以思维导图、手抄报、读书卡、故事续编等形式上传阅读收获。教育数字化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和阅读空间,通过阅读重新定义了学习场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随时随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教体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