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6日 星期三
治班小妙招·待优生
纸屑堆里起飞的航母梦
辛显才

    每个班级都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行为习惯散漫,却隐藏着独特的天赋禀性;表面上看似顽劣叛逆,实则是家庭过度管控与兴趣压制的“牺牲品”。那么,如何帮助这些待优生实现从“问题儿童”到“追梦少年”的蝶变呢?

    静坐在窗前翻看手机相册,那个比着胜利手势的阳光少年跃入眼帘,往事如潮水般漫涌,让我又回忆起他美丽蝶变的故事。

    初遇:凌乱课桌后的孤独世界

    初次接班,还未见面时就对他有了大致了解:聪明却顽劣,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卫生情况更是糟糕,桌子底下总有大团的纸屑,许多学生不愿跟他交往;每次受到批评,认错态度很好,但之后仍我行我素,让教师头疼不已。

    带着好奇,我走进教室。果不其然,在众多学生中,我第一个就认出了他。那堆成小山的纸屑、浸染墨水的铅笔盒、歪斜欲坠的课本,暖气片上随手堆放的校服与红领巾……要不是那里坐着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我还以为那是教室里的卫生角,而非一个10岁男孩独有的“小宇宙”。周围的学生似乎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没人愿意驻足帮他稍微打理一番。他独自蜷缩在脏乱中,像只被遗忘的雏鸟。

    我耐着性子走到他的书桌前,请周围的学生一起帮忙清理。当地面恢复了原有的颜色,桌面清爽干净,桌洞里文具摆放整齐,红领巾端正地系在胸前时,他的小脸红红的,低着头小声说:“老师,我以后会注意的。”那声音轻得像片羽毛,却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

    破茧:劳动委员的责任觉醒

    在这之后,他的卫生情况确实有了改观,不像之前乱摆乱放了,但没坚持几天又开始有脏乱的趋势。为避免他重蹈覆辙,我灵机一动,安排他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这样他在要求其他人的同时,自己就要先做好榜样。事实证明,这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自从他上任后,班级卫生再未减过分。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好奇心驱使我偷偷观察——原来每天一早到校后,他放下书包就开始检查每个同学的课桌底下,发现纸屑会直接提醒:“小李,你的桌子底下有纸屑,请快点捡起来!”被点名的学生迅速弯腰捡起,全班检查整改完不超过3分钟,这速度和效率让我忍不住对他竖起大拇指。解决了卫生这一大难关,可是他上课爱做小动作、爱摆弄东西的毛病却一直改不了,前5分钟端正,随后开始玩笔、画画,甚至用课本作掩护“创作”。这让我一筹莫展。

    逐梦:航母画里的教育智慧

    一次语文课上,他又在作业本上画起了画。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提醒他、指责他,而是耐心等待这节课结束。一下课我立刻走到他面前,映入眼帘的是草稿纸上一艘“梦想号”航空母舰,挺进蔚蓝的大海。“嘿,你还是一个军事迷呀?”“嗯,我喜欢航空母舰。”“你长大后是不是想造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啊?” “老师,你怎么知道?”他欣喜地抬头看向我,眼里闪着星星般的光芒。“当然啊,你画得这样生动形象,好像作业从没这样用心过呢。”我打趣他。

    “额……”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有这样的梦想老师为你高兴,而且这个梦想还挺伟大,老师支持你。”我微笑着点头肯定了他的梦想,“但是,任何梦想实现的前提是什么?你知道吗?”他茫然地摇摇头。“想要实现梦想,就要有意志力,能坚守初心,抵御外界的一切诱惑。就拿学习来说,能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能规范地书写每一次作业,能提前做好每个科目的预习,并且一直坚持下来,那你距离自己的梦想就不远了。”

    “老师,真的吗?”他急切地问。

    “是啊,相信自己,相信老师。”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当我把他画的“梦想号”航空母舰贴在壁报栏,他的腰板挺得比画中的桅杆还直。

    这个方法果然有效。课堂上,我看到了他端正坐姿认真听课的身影,作业完成“优秀”一栏也终于有了他的名字。看到他的变化,我为他由衷高兴。

    然而,我发现这热度只持续了几天,他又暴露出真实的面目——上课要么涂涂画画,要么无精打采趴在桌上,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样。唯一与之前不同的就是卫生一直保持得很好,清清爽爽。于是,我又和他进行了谈话,告诉他身上的优点,班级因他得到流动红旗的次数增多等,希望他以学习为重,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当时他满口答应,但转身又继续一意孤行。难道他真的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吗?不!我的内心告诉我,绝不能放弃,也许他的花期只是比别人晚一些而已。

    化蝶:家校共育的蝴蝶效应

    我联系到他的妈妈,希望家校携手一起助力他成长。经过了解,我才知道他妈妈在家里比较强势,总是习惯孩子按照她的要求去做,除了完成作业,只允许孩子读一些名著名篇,对于孩子喜欢的有关军事方面的书籍则被认为是“闲书”,对学习没有帮助,禁止阅读。经过沟通,他的妈妈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答应以后与孩子多交流,只要不影响大方向,就愿意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这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话,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当我告诉男孩,“妈妈愿意和你一起改变”时,他的睫毛剧烈颤动。此后,课堂上我又见到了那个充满阳光、自信积极的男孩,即使偶尔犯懒趴在桌上,但仅和桌面亲密接触几秒钟,马上又会挺直腰背,认真专注地听课。他的成绩也像火箭般迅速上升。期末,他终于站在了领奖台上,眼睛里有亮亮的东西滑落, 我知道,那是他对自己努力的一种释怀,他终于成功实现了最美蝶变。

    后来,他母亲来电致谢,几度哽咽。那一刻,我是幸福的,感动于被家长认可,感谢于与学生的美丽遇见,幸福于自己是学生最美蝶变的见证者。这场相遇,让我见证了教育的奇迹——不是雕琢朽木,而是耐心等待花开。那个曾被嫌弃的“卫生角男孩”,终究在爱与信任中蜕变成自信少年。

    24年教龄,见过无数张面孔,但唯有这只“蝴蝶”的翅膀始终在我记忆里轻轻颤动。教育的本质,或许就是用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用一个灵魂温暖另一个灵魂。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