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专家点评
自带问题解决基因的育人变革
陈霜叶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正处在从“结构性疲劳”走向“系统性重塑”的关键转型期。学校如何跳脱形式主义的改革陷阱,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以系统为支撑的育人变革,成为普遍关注的核心议题。

    “三创教育”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赵勇提出,强调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创业素养作为培养目标,回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核心能力结构的要求。该理念主张将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价值创造”,具有高度的问题导向性、跨学科性与生态开放性。

    自2019年起,重庆八中在专家团队支持下,完成了课程结构重构、教学组织转型、教师能力体系再造与资源协同机制的建立。这一改革项目通过“试点—验证—拓展—普及”四个阶段,在不破坏学校原有组织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了从理念引入到深层制度重构的螺旋式跃迁。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突破了传统校本改革“内循环”的局限,引入外部研究力量、全球资源与技术支持,实现“理念—路径—能力—生态”四位一体的协同变革。学校不再是改革的被动执行者,而成为改革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传播者,教师则由知识传递者转型为学习设计师与共同体成员。

    从系统改革角度看,“三创教育”重构了教育生态中三大核心支点:课程不再是学科知识的单一排列,而是与学生经验、社会实践相联结的真实任务系统;教师专业发展脱离“碎片化培训”模式,转向共创、共研、共评的机制化成长路径;学校文化则从组织性规范向学习性生态跃迁,实现了教育改革的结构性更新。

    重庆八中的改革展现了清晰的可复制机制:通过理念输入、外部协同与校本转化的耦合机制,为区域教育创新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可演化的范式。在生成式AI等技术不断演进的背景下,“三创教育”也展现出持续适应与深化能力,具备引领未来教育结构重构的潜力。

    这一探索不仅是一次校本改革的成功实践,而且是一次融合理论引领、系统建构与生态协同的教育革新范式;这一改革项目不仅体现了课程重构与教师转型的实践深度,而且因其扎根于一套具有理论先进性与未来导向性的教育理念而具有高度示范价值。这对正在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学校具有重要启示——学校改革不仅需要理念引领与实践创新结合,而且需要构建开放协同的生态系统。这种“从理念到生态”的完整变革模式,或许正是破解当前教育困境的关键之钥。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