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先要明确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是把教师看作具有特定标签和隐喻色彩的角色(如蜡烛、水桶等),还是视为拥有完整生命的个体?前者将教师视为“自我消耗”的单向度奉献者,忽视教师职业的可持续性。长此以往,会出现对教师的过多控制,对教师价值引领的窄化,对教师身心健康、生命成长的漠视,对教师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忽视等问题。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让教育回到“人之为人”的根本上来,应当将教师看作完整的生命个体和群体,要尊重和激发教师自我实现的主体性,强调尊师重教环境的整体性塑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性。 第一,尊重和激发教师自我实现的主体性。一是要尊重教师个体自我实现的主体性。学校不仅要为教师增强知识素养、职业能力提供全面支持,为教师提升职业认同、职业成就提供持续帮助,还要关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安全、情感与归属、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推动教师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深入认识教师职业的目标定位,主动适应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不断追寻育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在更高水平上建构教师个体自我实现的主体性。二是要尊重教师群体的主体性。学校治理要少一些管控、多一些赋权,以及赋能型制度机制的设计,让多元治理主体在校园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作用。通过各个组织的紧密协作,形成学校“行政与学术并行”的组织架构,发挥教师在学生教育、学术研究上的自主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话语权,突出学术治学地位,带动教师形成发展共同体。三是要秉持正确的价值立场。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违背教育价值追求和客观规律的现象和问题,学校要做好价值引领。比如现实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功利主义”“竞争主义”“个人主义”现象,一些教师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等,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价值引领的缺失、价值取向的偏差、制度机制的不完善,制约了教师内生动力的激发,造成教师自我实现主体性的缺乏。因此,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定要重视文化的涵养、价值的引领,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团结、合作的氛围,通过教师的团结和合作,形成有组织的研究氛围,寻求共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路径,通过集体的力量推动教育改革的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二,强调尊师重教环境的整体性。一是将提高教师的“三位”纳入各级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持续加大教师待遇保障工作力度,将教师的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及其他方面的尊师惠师举措进行细化,并纳入考核评价,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社会层面尊师惠师工作呈现新气象”。二是将教师的师德师风、身心健康、学习提升放在优先位置。“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将教师的德智体美劳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教师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工作,以更加多元的支持,让教师开阔视野,加强实践学习等。通过“五育”并举,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牢教师队伍发展的“五育”基础,推进教师队伍知行合一和整体性、协调性发展。三是培育家校社协同一体的尊师重教环境。教育工作充满挑战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环境。但现实中不乏“因噎废食”“无限责任的教育”等现象,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保障学校和教师依法执教,有尊严地教书育人。 第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性。一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陶行知先生认为,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有创造精神、开辟精神。顾明远先生认为教育家要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敢于创新,有自己的风格、被广大教师所公认。石中英教授总结了教育家的基本特征:热爱并长期从事教育、懂得教育、有自己的教育风格、培养出优秀和杰出的人才以及得到同行的公认。《我所认识的大先生》《新中国教育学家肖像》等书中记载了大先生胸怀祖国、严谨治学、宽容爱生的高尚品格和风范、质朴的奉献精神,这是广大教师的宝贵精神财富。二是教师个体的成长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从“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的教师发展五阶段规律来讲,教师的成长需要得到不同阶段的支持和保障。比如学校层面,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榜样名师引领、组织文化和氛围支持等;制度层面,加强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开展高质量的教师培训以及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氛围等;管理方面,加强课程、教材、教师之间的流动和关联,通过小初高学段贯通、校区融合、校内与校外协同,在教育集团内更好地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连续培养,实现系统善治。三是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长期工程。将教师看作拥有完整生命的个体和群体,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驰而不息,让教育家精神成为教师保持旺盛专业热情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让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践行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知、情、意、行维度上,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以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校长 杨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