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校园刚刚送走一届毕业生,却蕴藏着另一种深沉的热烈。作为一校之长,我深知暑假是静心梳理学校发展脉络、为新学期战略目标筑基的最佳时机。静下心来思考,唯有深耕校本文化之沃土,淬炼教研文化之精魂,方能在新学期破浪前行。 挖掘办学史,凝聚文化魂。一所学校真正的力量深植于其文化血脉之中。暑假正是办学者回望学校历史、厘清精神源流、凝聚价值共识的黄金时段。我所在的广西桂林市石油小学建于1970年,今年正值建校55周年。这个假期,我将带领团队查看学校的档案,系统整理学校发展脉络:从建校初期的破旧小楼到不同时期应对时代变革的理念转型;从标志性育人成果的不断涌现到师生共同奋斗的精神传承。利用假期我们要精心梳理那些关键节点与特色校情,如当年“艰苦创业期”师生共同参与校舍建设的影像,20世纪90年代,厂办学校收归政府后“素质教育探索期”开设特色课程的方案,这些都是学校精神内核的鲜活载体。最终编纂一部脉络清晰、血肉丰满的校史读本,并提炼出核心的、一以贯之的“文化密码”——是“铁人精神”还是“家国情怀”呢?这都将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精神源泉。 优化教研策,驱动质量升。学校教研文化是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的“筋骨”。暑假正是我们复盘教学痛点、重构教研机制、为新学期课堂变革蓄力的最佳时机。我们将利用假期优化教研体系,以学科组为堡垒,固化“每周学科组教研”解决即时教学困惑;“每月大研讨”深究学科核心问题的常态化机制,建立清晰的“教师—学科组长—教学副校长—校长”四级联动路径,即教师发现课堂真问题,在每周学科组教研时提出;学科组长组织组内研讨形成初步方案;教学副校长协调资源,答疑解惑;校长层面则聚焦顶层设计,确保教研服务于学校整体发展。 贯通实践路,引领精神行。校本文化是精神之魂,教研文化是实践之骨,二者在假期的深度研究中相互滋养、融会贯通。当教师在校本文化浸润中理解了学校的“铁人精神”,这种精神自然会迁移至教研活动中,驱动他们对教学问题深钻细研;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及带来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本身就是对学校育人理念的有力回应。成功的教研成果也将成为学校文化发展史上新的亮点,丰富办学文化内涵。 我想,这个暑假即将进行的深耕不仅是为了新学期的启程,更是为了学校未来10年乃至更远的发展积蓄力量。 (作者系广西桂林市石油小学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