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时,我走下公交车,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热情又喧闹的蝉鸣,声声蝉鸣让人想起《诗经·大雅·荡》中的“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路边的林子里有灯光闪闪烁烁,那是捉知了猴的人在林中探宝,声音、灯光与记忆中的蝉鸣重叠起来。 童年的夏天可玩的很多,不必说在河里捉鱼摸虾的快乐,也不必说夏夜平房观星的惬意,单是夜里的捉知了猴便让人心驰神往。天一擦黑,便约上两三伙伴,拿着手电筒去村南果园。这时,知了猴刚从洞穴中缓缓往外爬。仔细观察地面的孔洞,薄薄的一层泥盖微微鼓起,用手拨开,手指下探,有时便会碰上一个略硬的蠕动物体。这时心下暗爽,扩大洞口,兴奋地揪出洞中沾满泥土的知了猴。当然,不是每次都有收获,找不准洞口是常事,希望、失望、再失望、又狂喜,种种感觉轮番上阵。 夜色浓郁时便不再找洞穴了,这时的知了猴大多已爬出洞穴。我的眼睛如雷达一般,随着手电筒的光在树干、树枝上扫过,一个个攀爬的知了猴清晰可见,于是一一捡拾,收获快乐。这时的果园,手电筒的光此起彼伏,有笑声,有窃窃私语声,也偶有惊叫声——那可能是不小心照到蛇了。夜深了,收获或多或少的人陆续回家检点战利品:二三十只有之,百八十只也可能。回家后洗净油炸,则是辛劳父辈的一盘上好下酒菜。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父亲和舅舅在平房上就着刚炸的知了猴喝酒,兴奋的小表妹端着盛了几个知了猴的碗爬上爬下,一失手把碗摔了。母亲不仅不责怪,还抱起她轻声哄着,旁边的我愤愤不平:“我不小心摔了碗,你就骂我,表妹摔了碗你却一声不说,也太不公平!” 年龄见长,童年的许多快乐都成了历史,唯有夏夜捉知了猴的节目年年上演。随着山里果园增多,可以捕捉知了猴的地方也增多了。但果园成了私人领地,去别人家中总有些忐忑,担心碰折树枝让主人怪罪。特别是那年穿行果园时,身边同伴的头皮被果树的树杈划开一道长长的口子,我们的夏夜节目便从此停止了。那声声的蝉鸣,那闪烁的灯光,都成了时光深处的风景。 如今已届中年,再也没有捉知了猴的兴趣。问儿子:“你晚上不去捉知了猴吗?很好玩的!”儿子懒洋洋地说:“不去,没意思。”对他而言,电脑游戏远比捉知了猴有趣得多。 听说现在每晚捉知了猴的人比知了猴还多。一个同事抱怨,忙了一晚上只找到两只知了猴;回老家时,父亲也说现在知了的叫声少了许多。声声蝉鸣不会在吃货大军的围攻下消失吧?我又开始有些担忧了。对我而言,蝉鸣奏响的是盛夏的乐章,奏响的是童年的欢乐——是啊,蝉鸣是夏日的风景,“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就是盛夏最好的注解。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栖霞市唐家泊中学)
|